第七十九章(第3/6页)

他那无害的形象与如今的寿数,都是让朝臣放松的原因之一。且秦王地位尊贵,除了因为双脚不便没有离开京城外,他实际上还是有富裕的封地和权势,要什么有什么……这样的年纪,这样的富贵,他为何偏偏要去做那么危险的事情?

可再是不信,正始帝却有足够的证人。

当夜参加宫宴的宗亲,却都可以作证。

如果说一人,十人,还可能是假的,可是这么多人,难不成都是幻觉?

朝野上下无不吃惊,就连太后入殿时,他们也只来得及行礼,没想过太后出现在这的缘由。

太后被女官秀林搀扶走上台阶,最后在陛下身旁的位置坐下来,平静地说道“碍于秦王此事的严重,陛下与哀家都决定,此事将由宗正寺,三司,并几位德高望重的皇室中人一同参与。”

宗正寺?

这一句话里,唯独这个词是意外。

尽管宗正寺确实负责着皇室宗亲的事务,可实际上并无权参与这些,毕竟这从根本上已经涉及到了律法,与之前的事情别有不同。

但这是太后强烈要求的。

太后必须确保莫惊春参与此事。

在太后的强势下,正始帝默许了此事。

皇帝并不忌惮莫惊春参与朝政,实际上他异常喜欢莫惊春每每说出自己见解时的神情。可是夫子并不喜欢出头,更喜欢做旁观者,这也导致了正始帝虽然有意让莫惊春换个官职,却暂时按兵不动的缘由。

宗正卿确实是个清贵的位置,但是坐久了,人也容易变得惰性。正始帝还记得当初先帝压着莫惊春坐冷板凳的痛苦生涯,倒是谨慎再谨慎。

莫惊春在面对诸人诡异的视线时面不改色,出列领了命令,便又回来。

下了朝会,莫惊春先跟左右少卿确认了今日的事务,便先跟着薛青等人,参与了第一次对秦王的提审。

尽管秦王受伤颇重,但在前日已经醒了过来。

但是从他醒了到现在,秦王一言不发。

就连提审的时候,也是如此。

不管其他人怎么询问,秦王坐在椅子上,那苍老的脸庞上毫无表情,仿佛凝固的石像。想要用其他法子攻破秦王的防线是没用的,他活了这么多年可不是吃白饭的,再因着他还是秦王的身份,也不可能动刑,只能这么僵持下去。

莫惊春在提审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等到要一齐出去的时候,他这才从座位上显露了身影,不紧不慢地跟在众人的后面。

“慢着。”

这道声音沙哑古怪,就像是破锣一般。

薛青猛地停下脚步看向秦王,却发现这位一直不肯说话的老王爷却不是在看他,而是在看向队尾——

莫惊春。

浑浊的眼球死死地盯着莫惊春,那偏执诡异的模样让人不由得遍体发寒。

“让他留下来,”秦王缓慢地移开脑袋,然后冰冷地注视着薛青,“然后,你们的问题,我或许会回答。”

薛青冷漠地看着秦王,然后呵呵笑道“您知道您现在这阶下囚的身份吗?”这前冷后笑的模样,吓坏了身边不少同僚。

秦王又恢复了漠然。

他不回答薛青的话,却也没移开盯着莫惊春的视线,恐怖到令人发毛。

薛青当然不可能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且这也不符合规矩。

莫惊春不是每一次提审都会参与,但是每一次,秦王都是那漠然的模样。

他的伤口在逐渐痊愈,但是老态愈发明显。

秦王毕竟老了,不管他究竟做了什么,可是他的岁数摆在那里,是没办法突破的界限。在受了重伤又在牢狱里被频繁提审,对他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莫惊春蓦然想到,或许这才是陛下折腾的手段之一。

他知道这样盛大的“款待”,对秦王来说无疑是折磨。

秦王极其孤傲,越是有更多的人知道他的惨状,只会更是折辱。

只是莫惊春虽知道这点,却是不闻也不问。

他不是没脾气的人。

秦王如此恶意针对正始帝,当初莫惊春没要了他的命纯粹是为了大局考虑…… 可不代表他不想杀他。

秦王的事情还在僵持,但是宫中焦氏的结局已经注定。

焦氏死了。

死于偶然落水。

大皇子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开始跟着夫子读书。

正始帝在数日前确定了给大皇子授课的夫子,那正是顾柳芳的关门弟子。

虽然看起来年轻,但是他在顾柳芳门下,却是根基最扎实的一个学生。顾柳芳本来是打算让他外出游历,没成想碰上陛下的要求,思来想去,还是让他来了。

这位夫子记忆里超群,学识渊博,短短数日,就折服了大皇子。

大皇子每日都期待着去读书。

他听完消息,看着手下练歪了的大字,又沾饱了墨水,将已经写错的字涂抹得不见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