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第2/11页)

是死士,便说明派来人的身份,肯定不一般。

如果没有个准确的目标,他们未必会想到是谁,可京兆府尹查出来的线索居然是清河王,倒是让有些人不信,却也有些动摇。可杀人必定要有个理由,尤其是这等悍然不轨的大事,不可能随便一拍脑袋就做事。

正始帝看了眼刘昊,刘昊步了出来,清了清嗓子,“诸位,奴婢有一话要说。”

他的出面,止住了下面沸沸扬扬的争吵。

刘昊:“召老院首上来。”

老院首,就是老太医。

他的官职虽然足够上朝,可他是太医院的人,压根就无需出入朝堂,若是眼下要召他来说话,就得特特派人去叫。

可是刘昊这一扬声,就有內侍将话传出去,不多时,老太医就出现在殿上。

显然是一直在偏殿等候。

老太医欠身说道:“陛下,太医院曾经在数月内丢过一份医案。太医院内已经自查过,却是再找不到行踪。”

站在他旁边的薛成脸色微变,厉声说道:“是陛下的医案?”

老太医欠身,“确实如此。”

王振明忍不住说道:“太医院丢了陛下的医案,跟清河王袭击莫惊春有什么联……”他的话还差一个字,却猛地僵在原地。

朝臣百官都不是傻子,那一瞬,某种无言的寒意爬上后脖颈。

不少人立刻看向莫惊春。

莫惊春正安然地立在他的行列里,手里握着朝板,正眼观鼻口观心,仿佛现在朝堂上在说的事情都与他无关。

方才京兆府和太医院所说的两件事看着并无联系,可一旦细思,却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正始帝!

今日上朝后,就一直沉默无言的陛下!

太医院里,关于陛下太后的医案是最需要谨慎放置,绝不能外露,一旦泄露,便是大祸!

偏偏眼下的事情,如果串联在一处,岂不是在暗示这份医案,其实是清河王致使偷窃的?可如果清河王看到了医案,又为何要刺杀莫惊春?

除非……莫惊春的重要,甚至远超了对于其他的急切。

那莫惊春为何重要?

工部尚书猛地想起那刚刚修好的交泰殿,一下子打了寒颤。

如他这般想到的人不在少数。

更有激进如言官者敢于询问,“陛下,若是要怀疑清河王和太医院的事情有关,那需得有足够的证据!”

没有证据,那就算是说出花儿来,那也是不信的。

正始帝慢条斯理地说道:“寡人说过此事跟清河王有关系?”

言官语塞。

这要是没关系,您偏偏在这时候将太医院院首叫上来作甚?!那谁都会将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处啊!

不过这样的话,言官倒是不敢说。

还是刘昊欠了欠身,方才说道:“人证倒是有一个,德百,将人带上来。”

守在殿外多时的德百立刻去偏殿,将人给提了出来。

这人看着瘦削,年纪有些大了,面白无须,是个太监,但是不知为何有点面熟,尤其是朝中一些老臣,微眯着眼看着这內侍,总觉得好像在哪里看过他。

顾柳芳忽而说道:“这人,是不是从前清河王身边的贴身內侍?”

顾柳芳的岁数这么大,其实已经是三朝老臣了。他从几十年前就开始进出宫闱,担任过两朝皇室太傅,清河王和先帝,其实也曾经是顾柳芳的学生。

只不过他如果不教授皇室子弟时,就不常在朝,而是在他的书院。

这是属于他的特例。

最近顾柳芳在朝,还是因为窦氏藏书的事情才回来的,最近人经常泡在翰林院。有他在,一些登门拜访的权贵世家才收敛了气势,对张千钊来说无疑是好事。

顾柳芳这么说,一下子引起了朝臣注意,依着这位大儒的性格,众人也不认为他会撒谎,许伯衡和几个老臣盯着看了片刻,缓缓说道:“确实是清河王身旁的內侍。”

刘昊淡淡说道:“黄德,还不快快将你所做的事情说出来。”

刘昊的话分明不重,可朝臣肉眼可见黄德抖了抖,跪在地上说话,“奴婢是永宁元年入的宫,当时王爷要离开京城去往封地,怜悯奴婢家人还在京中,就没有带奴婢离开。奴婢后来入了御膳房,又去了药房,都是些清闲的活。

“永宁十二年的时候,清河王突然送来消息,让奴婢时不时送些消息出宫。奴婢的位置无关紧要,能送出去的不多。

“永宁三十二年,先帝的身体逐渐衰弱,奴婢在药房看得最是清楚,便将这事传了出去……”

不少朝臣蹙眉,永宁三十二年的时候,当时还是齐王的清河王确实有过异动。

“……交泰殿的事情出来后,药房连着三月熬夜不休,奴婢觉察出其中有问题,便设法去太医院偷出来陛下的医案,发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