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第2/4页)

月落剑在夜空下飞快几转,听从召唤,回到了他的手里。

谢持风踩到剑上,将桑洱和裴渡拉到了他身后。

“慢着!给我站住!”身后的秦跃摇晃了一下,站了起来,咬牙切齿地道:“谢道友!若我没有记错,你与我秦家无冤无仇,甚至连一点交集和关系也没有,为何你今晚要插手我秦家的家事?!”

谢持风没有自报家门,但他的月落剑,又有谁不认识?

谢持风顿了顿,低声留下了一句:“不是毫无交集。”

秦家门生如今的状况,已拦不住任何人了。秦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月落剑载着他们,消失在了茫茫夜色里,眼中的阴鸷,浓得化也化不开。

.

谢持风带着桑洱离开了归休的附城。直到已经看不清天空被城池照亮的光芒了,他们在路边的一座破庙前停了下来。

谢持风找到了榆木神像前的烛台,吹开了灰尘,点亮了烛火。旁边有蒲团,裴渡枕在了蒲团上。

一团温暖的昏光靠近了她,谢持风将点燃的烛台放到了一旁。

“已经那么远了,秦跃应该追不上来了。”桑洱主动开了口,拍了拍自己身边的蒲团,说:“你也坐下吧。”

“……好。”

谢持风撩开衣摆,坐了下来。和桑洱之间,有一个自然而守礼、恰到好处的距离。

昏光中,桑洱跪坐在一旁,给裴渡的脖子止血,用的还是她准备给自己跑路用的包袱里的药——方才趁乱离开时,她不甘心丢掉这个包袱,就硬是背走了它。

万幸,那些伤口的血痕很浅,裴渡的血很快就止住了。但他的力量,应当没那么快恢复。

在桑洱做这些时,谢持风就迎着烛光,他的双目有几分晦涩和迷茫地看着她。

在他的记忆里,自己最后一次见到秦桑栀,是在十年前的渡口旁,那时候她的岁数是二十出头。

但现在的秦桑栀,看着却只有十七岁左右。

除了年纪,她别的地方倒是和他记忆里一样。

耳垂上的小红痣,秀丽柔和的面容……

十二三岁时,他也曾经这样坐在秦桑栀的旁边,看着她写药方、贴春联、给他夹饺子、送他小老虎钱袋。

那时候,正值他对男女之情还懵懵懂懂的年纪。对眼前的大姐姐,他确实曾经萌生过朦胧的好感。后来,因为恶人的从中作梗,他被人以一种极为残酷的方式送走了,没机会对她道别,说一句谢谢,也没来得及做些什么报答她。

故而,在秦宅失火、秦桑栀失踪以后的很多年里,他一直记着她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结局,一直都对此耿耿于怀,十分自责。以至于,在几年后的庙会,突然在街上看到一个有点像秦桑栀的背影,他瞬间有点失控,不顾一切地追上去。

他曾经以为,这样的感情,就是矢志不渝的喜欢。

直到桑洱出现,直到桑洱离开,谢持风终于明白,原来他对秦桑栀的仰慕、亲近与喜欢,无关男女之爱。它是感恩,是愧疚,也是他的内心深处对温情与归属感的渴望。

秦桑栀,这个收留了他的大姐姐,是这些美好温暖的名词的化身。

在那段洒满血泪的时光里,她就如同一轮柔和的银月,悬在天穹,在无尽的长夜里庇护了他。

但是,谢持风从来没有摘下这轮月亮,将它据为己有,困于怀里的欲望。

和他对桑洱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每逢看见桑洱和别人交好,他就会嫉妒、焦躁、郁闷,心眼一下子变得很小。哪怕她亲近的只是一个头脑不灵光的小傻子宁昂,他也会生闷气,会冲上去分开他们。

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分清了自己的感情。再遇见秦桑栀时,守礼的距离,也会自自然然地拉出来。

那厢,给裴渡包扎好了,桑洱转头:“对了,持风,你为什么会在归休城?”

“有点要事。”谢持风没有多言,欲言又止了一下,终于还是没忍住,问:“秦小姐,当年在渡口一别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这么多年,你到底在哪里,为何模样会有所变化?”

这些问题都不好答。

说实话,桑洱也没想到会那么快再见到谢持风。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身份换了,好像一个胆小鬼,可以躲进一个“白月光前辈”的壳子里,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大姐姐。桑洱这回,可以平稳地直视谢持风的眼了。

她微微一哂,望向谢持风清澈又执拗的双眼,挑了一个能说的说:“一言难尽,不过,你放心,我过得还算不错。”

“那……”

谢持风还想说话,忽然听见旁边的裴渡,传来了一些怪异的动静。

桑洱诧异地转过头。

就发现牙关打颤,身子蜷了起来,面色通红。

谢持风声音一沉:“是灵力紊乱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