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第3/4页)

夏嬷嬷忽然脸色就变了:“姑娘,宝石那丫头不会是……姑娘可是刚大婚,不能糊涂了去啊。”

林姜是愣了一愣才反应过来夏嬷嬷说什么,这位斗争经验丰富的嬷嬷,已经想歪到宝石想做房里人,所以林姜才不肯带她出门这件事上去了。

她赶紧替宝石澄清清白:“嬷嬷,是都都。我昨儿给它开了个小刀,别人它都不熟悉,也只有宝石能在家看着它了。”

黛玉不免问猫咪怎么了。

林姜笑着伏在她耳边都说了,然后又躲着夏嬷嬷,悄悄对黛玉道:“妹妹到时候也养只猫,我当着世子爷的面再动一回手——他们男人对这种事情有阴影,昨儿卫刃见了,难得吓得脸色都变了。我跟他认识了这么久,第一回 见他脸儿发白。”

黛玉:……所以新婚第二天,姐姐在家里当着姐夫的面,骟掉了一只猫。

她决定等父亲回头问自己姐姐的婚后近况时,不告诉父亲这件事。

林姜今日是回门,自然穿的衣裳是姑娘家的衣裳,且要比平日复杂隆重些。此时一伸手拿茶,宽大的袖子就落下来,覆住指尖。

“穿官服穿习惯了,倒是觉得裙子有些碍事了。”

林姜端起茶问黛玉:“今年二月里花朝节妹妹的生日,想怎么过呢?”

黛玉不甚在意:“我的生日素来又不大过,就跟往常一样吃一碗长寿面就罢了。”

世家中但凡从小体弱的子女,年小的时候多半是不过生日的,说怕人小命格压不住,也怕过大了上阎王的花名册。

故而林如海夫妇从小便不给黛玉正经大过生日,只有一碗长寿面,倾注着父母的拳拳心意。

林姜看夏嬷嬷在一旁专心带着丫鬟包点心,就凑近黛玉道:“我的意思是,要不出去跟世子爷一起过个生辰吧?我们几个人单给妹妹庆生。”

黛玉睁大了眼睛看她。

林姜转着她衣襟上垂下来的穗子玩:“玉华台的酒和风干鹅,我是很喜欢,从前卫刃送进来一回,妹妹不也觉得不错?但还是去酒楼里吃,配上热菜热酒更好。”

林姜笑道:“现在我接你出门比从前可方便多了。”虽然都是姐姐,但同为闺阁姑娘的时候,林姜要想带着黛玉出门,那真是千难万难。可现在,一个嫁了人的姐姐,想要接未出嫁的妹妹去自家串门玩一日,就是理所应当的事儿了。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提前算算太医院的班,调出那一日来。”林姜与她说定这件事,又说起旁的。

而夏嬷嬷在一旁看两个姑娘靠在一起说话,眼里都是笑:姊妹俩这样和睦,总有话说,以后各自出了嫁正可互相帮衬。

也省了老爷这些年一直担忧的,姑娘没有什么兄弟帮扶,如今有这样一位姊妹,也未见的比兄弟差——一般男子还做不到她的官,得不了在帝王跟前的面子呢。

-

按大周的风俗,新嫁的媳妇第一次回门是可以在娘家住一晚的。

只是卫刃和林姜次日都要一早入宫,晚上也就从林家告辞了。反正也不是那种一年到头回不了一次娘家的情况,以后林姜想回来,随时可以回来。

而从府里临走前,林姜不但约着黛玉,还邀请林如海于下个休沐日,去她的别院里玩。

她神神秘秘道:“叔父一定要赏光去啊,我弄了两三个与众不同的院子,请叔父指点一二。”

林如海是个有审美的风雅人,江南园林景致又是出了名别致,听林姜这么说,林如海倒是也动了心思,想看看侄女又弄出了什么新鲜花样。

其实林姜是弄了个欧式庭院,特意建的像个欧式小庄院,请林如海和黛玉来看。

两人一见,果然是耳目一新,觉得不错,黛玉一眼就瞧出:“倒是与西洋之物最趁。”

林姜就笑:“妹妹果然一语中的。”

其实林姜本来是更喜欢中式的庭院,但自见了大周各种西洋货物,比如那种挥着翅膀的小天使造型座钟,见它们摆在极中式风格的屋内,总觉得有些混搭感。

就忍不住想用同样西洋的风格,摆上相宜的物件。

林如海和黛玉见了,都觉得挺有意思,可以对应着在自家别院中,也挑一个走走这所谓的欧式风格。

林姜引他们看的房舍,唯有一座爱琴海风小屋被林如海批评了,说是怎么能弄这种纯白的房子,看上去就不吉利,不适合住人。

听林长洲在旁说起,西洋有国,海岸边的房舍处处都是这样如雪纯白,林如海还感慨了一二这种文化差异。

这日,待卫刃亲去送林如海和黛玉,林姜就独自留在这欧式风格的建筑里,往外看去,只见天空中几只倦鸟归林。

其实她有一个贴切的形容,无法与人分享。

这婚后的生活,就像她当时上大学搬出了家一样。成年的快乐,就是半夜忽然想吃外卖甚至是海底捞,都可以立刻点上或是裹上衣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