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2/5页)

此刻凤姐儿还真怕贾母太过吃惊,一时说岔了什么话,或是在林家跟前露出不满,白耽搁了亲戚情分。

于是忙笑容满面对贾母道:“可不是呢,绍王府可是京城最尊贵的王府了,可见是林妹妹有福气,也是老太太有福气,您很快就要有一个世子爷做外孙女婿了。”

果然在凤姐儿反复强调,绍王府、世子爷、尊贵这几个词后,贾母终于缓了过来。

心里那叫一个复杂,真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伤心了。

作为黛玉外祖母来看,这当然是一桩无可挑剔极好的婚事,那可是绍王府啊。但……但……宝玉咋办啊!

贾母心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她还没机会跟林如海正式说起两个玉儿的婚事呢!毕竟林如海是因为太上皇的丧仪才于秋日忽然被皇上召回京中述职的,荣国府得到消息就比较仓促,贾母也没来得及多推销宝玉。

且林如海一回京就先发制人,直接把林姜和黛玉从荣国府带走了。

之后林如海更是进了礼部,并非他熟悉的户部,故而忙的回家的功夫都没有,哪有时间应贾母的邀约,常来荣国府坐着闲聊?

贾母见林如海实在是忙碌,就想趁着过年,朝廷放了假,再拉着女婿好好说道说道呢。

好嘛,过年等来了,黛玉要许给绍王府的消息,伴着新年上元节的钟声一起来了。

凤姐儿的话还是唤回了贾母的理智。

当年元春出宫这件纯纯大悲惨事件,贾母都能努力消化保持理智,何况黛玉这件事,要是跳出贾母自己的那份为了宝玉的私心来看,可是桩绝好的婚事。

于是贾母很快调整了心态,带上了笑容。

“好,好,玉儿是个有福气的。凤丫头,还不快去备礼,给你妹妹送去!”

凤姐儿见贾母回转过来,也笑逐颜开,连忙奉承道:“这府里库房再好,也不如老祖宗的东西好啊,老祖宗那样疼林妹妹,必是要拿出自己压箱子底的好东西,也叫我们开开眼。”

贾母彻底转换了心态,跟着喜悦起来——其实她也心里明白,就看林如海的态度,这件事希望就不大。

既然希望不大,失望也就有限了。

于是也顺着凤姐儿的奉承道:“鸳鸯,没听见你二奶奶说什么?还不去开箱子寻东西?”

鸳鸯也跟着凑趣哄贾母开心:“老太太这不是为难我们这些下人吗?您那百多个箱子,里头东西个个都是好的,我们都认不过来,可开哪一个是呢?”

论起体己来,贾母也确实不虚。

她从贾家最煊赫的一代走过来,攒到了如今,确实是名副其实的‘金的银的压塌了箱子底’全是好东西。

年老人多爱奉承排场,果然被凤姐儿和鸳鸯这话说的高兴起来。

“玉儿他们家古籍字画是不缺的,而林院正的父亲又是专管海外洋船货物的,西洋货必是不缺。倒是寻些前朝的珍玩古物与她,又雅致又鲜亮,到时候她也可带王府去摆着。”

凤姐儿和鸳鸯齐齐道,老太太最英明周到。

-

且说贾母处知道了这件喜讯,很快整个荣国府也就知道了。

迎春和惜春闻此都赶来议事厅找探春,惜春还没进门就急着开口:“三姐姐可听说了林姐姐的喜事儿,咱们要不要……”

她的声音,在看到探春旁边身影的时候戛然而止。

迎春原本走的慢些,落后惜春半步,这会子才进来,连忙先问好:“大姐姐。”

坐在探春旁边的正是元春。

元春生的很美,但每回看到她,三春就像看到了王夫人与宝钗糅合到一起一样,对她没有姐妹的亲近感,反而有一种带着畏惧的敬而远之。

探春对此的解释是,大姐姐到底在宫里做了多年女官,又是跟着皇后娘娘的,见多识广,身上自然有种旁人不及的庄重气度。

此时惜春见了她立刻息声。

元春手里原拿着一本账,此时缓缓搁下,脊背挺得很直,望着惜春沉声道:“四妹妹记挂亲戚姊妹是件好事,只是大家子姑娘,行走坐卧总要规矩些。人未到声先至难免不成体统,若是这屋里还有客人,岂不是极失礼的事儿?”

惜春冷着脸道:“这议事厅哪里来的客?要真在这逼仄地方接待客人,这府里才是贻笑大方,也不用我说句话就被见笑。”

她是个执拗脾气,很不爱听说教的。她正经的嫂子尤氏有时候过来关怀两句,惜春因厌恶宁国府作风,还得怼可怜的尤氏几句呢。何况是面对元春,惜春直接就开口驳了回去。

元春跟这个小妹妹来往极少,倒不想她居然敢直接反口怼自己,当着其余妹妹们,不免更下不来台,脸色愈发沉重了。

她描摹精致的长眉如同一片阴云般皱起:“四妹妹年纪小,难免有些不懂事。我这做长姐的说了,你只改便是,如何还要回嘴?便是这议事厅没有客人,难道叫下人看到了就不失体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