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5页)

第二天则是轮到京中诰命们入宫磕头。至于中宫择选的闺秀们甭管亲爹官位多大,本人却是未出嫁都没有品级的,只好排到第三天再入宫了。

而贾母就是第二梯队入宫的人。

于是腊月十八日的时候,贾母就将黛玉叫了来,安慰嘱咐道:“玉儿别怕,后日我先入宫去,瞧瞧今年宫里的规矩体统并各位娘娘的位份变化,回来再跟你细说。”

黛玉轻声道:“多谢外祖母,只是姜姐姐也会在太后的慈安宫候着,我见了熟悉的亲人倒也就不紧张了。”

贾母点头:“小林太医真是个有出息的好孩子。只是可怜见得,你们两个都没个亲兄弟扶持,以后出了嫁可怎么好。”贾母心中早有让两个玉儿联姻的意思,本想着今年林如海上京就提出来,谁知皇上又未宣召,林如海便来不了。

贾母就打算转变策略,先从孩子入手,给黛玉心里种下点想法种子——林如海疼爱女儿贾母看的真切,要是女儿心中有意,林如海估计怎么都能应允。

于是她把黛玉揽在怀里亲近道:“好孩子,你还小,不知道女子一辈子长着呢,做姑娘家靠父母的日子只有短短几年,要想一辈子舒心如意,最要紧的就是嫁得一户好人家。”

黛玉忙道:“外祖母,我还小。”因为不想听下去,就用帕子遮脸做羞涩状:“外祖母快别说了,我根本不想这些,就想一辈子陪在父亲身边,孝顺父亲!”

贾母笑道:“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是最知礼的孩子,大家子姑娘出身,自然不会跟那些小门小户的人一样,只想着钻营终身,连提起这事儿来都这般自重躲避。”

黛玉:?感觉外祖母在内涵人啊。

果然贾母内涵过一句薛家之后,又转回来跟黛玉说:“但这里没有外人,只有咱们祖孙,我才跟你说些悄悄话。这话你父亲是男人,不好向你说的,而你母亲……”贾母老泪纵横:“你母亲要在,何用我替你愁这些。”

说起母亲,黛玉心中一软,就由着贾母说下去了。

外祖母的心思黛玉能猜到些,心里虽不喜欢,但她老人家要说就由着她吧,横竖自己听着也不应就是了。

贾母开始‘循循善诱’:“玉儿,你长在林家,家中亲眷单薄稀少,不知道那些大家子藏着掖着的事儿多着呢,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公子哥有的是!要是一朝定亲错了,那一辈子也就完了。”

黛玉低头转手帕,不抬头不接话。

不过女孩子说到这些事接话才奇怪,贾母只觉得果然我外孙女好教养,不似薛家到处跟人显摆金玉良缘,直奔宝二奶奶的位置而来,简直称得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贾母做了这么多年国公夫人,能让一个商家拿捏了?

哪怕本来还想考虑一二,叫薛家这么釜底抽薪的自作主张,也给她搞逆反了:但凡我活着一天,你这金玉良缘还想进门?做梦!

贾母就继续道:“唉,你入宫之事,我虽也觉得面上有光,但心里着实担忧。只看你元春姐姐就知道,宫里可不是这么好呆的。你的性情又不是那些善钻谋权变的,便是有了那皇子妃的体面,殊不知也是外头光鲜里头苦哩。”

这话说的倒是跟林如海的想法不谋而合。

不过林如海是为了黛玉本身的幸福,贾母却是多半为了宝玉

黛玉自然分的出来,谁是全心意为了自个儿。

贾母第一回 跟黛玉提此事,自然不会点破,否则叫黛玉害羞生气了反而不好,所以只点到为止,以“女孩子,还是要寻个知根知底靠谱的人家才好”为结束语。

说完,不由感慨自己今天的教导很是完美,估计已经在黛玉心里种下了一枚‘亲眷之家才好结亲,以后才不会受委屈’的种子。

因为觉得自己目标达成,待到夏嬷嬷来回话,说是林姜请黛玉回兰芝院的时候,贾母很是痛快地放人了。

“好玉儿,快回去跟你姐姐用饭吧。她在太医院呆了几个月,必是宫规娴熟的。明后两日还要在太后宫中随侍,既如此,有什么忌讳让她多与你说说。”

说起林姜要在太后宫中值班两天的事儿,是有缘故的。

且说诰命入宫磕头这件事,看起来是极大的荣耀,其实于诰命们来说,也是极大的辛苦。

她们平时在家都是养尊处优的太太奶奶们,行走坐卧都有一群人跟着伺候,恨不得连穿衣服抬手都不用自己抬。

可进了宫却没人惯着她们。

觉得累不想走路想要坐轿子?那不能够。

太上皇皇上倒是体贴老年人,宫规规定,凡年满八十的诰命,便可以上轿。至于其余人,就老老实实走着吧。

想要早些完事回家?那更不能够。

比如过年时候,诰命们都是天不亮就得起床按品上妆着服制,绝早进宫门后就在外头立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