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第2/3页)

每盆兰花旁边都有一个名片匣子,里面装着二十张标记了花名的空白卡片。看中、想买的人可以取一张卡片,在上面填上自己的号码牌、意向中的价格。

购买者将卡片投入红色纸箱中,最终开标,价高者得。

听到这里,崔玉堂上下打量着林景严,半天才说了一句:“长江后浪推前浪,真是人才啊!这样的营销人才,易总是从哪里找来的?”

易和裕微笑道:“林总是我的好友,这次也只是友情帮忙。”

崔玉堂也是混官场多年的人,听易和裕没有介绍真实姓名的意愿,知道有隐情。现在八十年代初下海经商的年轻人不多,眼前这位林总说不定是体制内的人,不好到处宣扬。

他打了个哈哈,伸出手主动与林景严相握:“林总以后若是有时间,也帮我们兰友会搞搞营销策划。我们老喽,是应该多用用年轻人。”

林景严非常客气地点头:“您有什么想法,直接与易总联系就好。能够帮忙的地方,我们一定帮。”

杜礼在一旁听完,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要知道,这可是1982年,刚刚改革开放,人们对于买卖的认知就是明码标价,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就是售价。

人们对拍卖的认知来自于港城。从电影里看到拍卖会上底价、抬价、喊价、定价,面对面的竞争,价格不断刷新,像疯了一样抢着买某件稀缺物品。这样的场面让内地生意人既觉得新鲜,又感觉热血沸腾。

原以为组织一场小型的拍卖就算是新鲜玩意,没想到眼前这两个年青人竟然整出一场暗标会。

招投标的概念起源于十八世纪的E国,战争之后百废待新,政府项目建设过程中想出这一招,由建设单位开标,施工单位投标,建设单位综合施工单位的资质、技术、报价选择最合适的中标单位,以保证价格最低、质量最好。

M国1930年之后才开始兴起招投法采购,世界银行1981年重视并推广。

现在可是在1982年的华国。小小的一场兰花品鉴会上,竟然能够想出暗标的方式,这在当时绝对是一次伟大的创新。

无论是哪一位生意人听到,都会心旌摇荡。

杜礼从口袋里取出一张烫金名片,双手捧着郑重递给林景严:“年轻人,如果有兴趣,到我们公司来工作吧?不上班的话,当个兼职营销顾问,我按总经理的待遇给你开工资。或者……帮我打理画廊,我给你一成的利润提成。随你挑。”

总经理的待遇?画廊利润一成?

崔玉堂还没说话,顾仞凑过来大声抗议:“杜总,你这爱抢好东西的坏毛病一点没改啊,当着易总的面抢人,不地道!”

杜礼冲易和裕拱了拱手:“易总见谅,我不是与你抢人,只是和崔会长一样,见猎心喜,如果有营销策划方面的事情,也想请林总帮帮忙。”

林景严被卷入风口浪尖,有些无奈,苦笑着摊开双掌:“各位老总莫开我的玩笑,先容我把这一场兰花品鉴会顺利办完。以后如果有什么营销方面的事情,大家一起交流,可好?”

崔玉堂打了个圆场:“大家给年青人多一点发展的空间,不要逼得这么紧嘛。今天我们过来是赏兰、交流的,先看花,看花。”

旁人散开,杜礼却还是留了下来。他欲言又止,半天才鼓起勇气,问林景严:“如果暗标未中,可否再加价走拍卖流程?”

林景严看了他一眼:“杜总这是看中了哪一盆兰花?”

杜礼悄悄伸出一根手指,凑近他耳边:“依恋。”

林景严笑了笑:“这一次暗标也是尝试,开标结果出来不会再改。如果您这么想要,不如先观察一下取卡片的人,再决定到底写什么样的价格。”

他停顿了一下,轻声道:“花卖有缘人,钱有时候只是一个符号,对不对?”

杜礼如梦初醒,大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对对对,倒是我错了。钱不过是个符号,多写一个零又有什么区别?”

说罢,杜礼丢下一句:“年青人,你不错,我的名片请留好,随时欢迎你过来找我喝茶。”

林景严点头道:“好,有时间一定亲自拜访。”

崔玉堂将所有兰花看了一个遍,站在“雪莲”面前发呆,雪莲旁边没有卡片匣子,铭牌上清清楚楚地标着“非卖品”三个字。

他叹息一声:“唉……可惜,如此雅丽的兰花竟然不卖。”

厉浩走过来,得意洋洋地吹嘘:“心痒痒吧?嘿嘿,我告诉你,这花儿是我徒弟种的,她准备孝敬我的,所以不卖。”

崔玉堂目光似电,迅速转过脸盯着厉浩:“你徒弟种的?哪个徒弟?”

厉浩闭上嘴,一个字也不肯透露。

崔玉堂越发心痒难耐:“厉教授,你这就不地道了啊,有奇花共赏,有好人才要多多推荐。难道都得窝在你的实验室里才好?要让年青人多多为花卉培养事业做贡献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