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两章合一)(第3/6页)

其余三兄弟都点头附和:“是啊,小妹身体好了,爸妈知道肯定也开心。”

吃完饭,林景信放下筷子就要走。林景仁一把抓住他胳膊,沉声道:“二哥,你先等一等,有件事要跟大家商量一下。”

林景信犹豫了一下,坐回椅子,问:“什么事?”

林景仁对林景勇呶呶嘴:“你把存折取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林景勇应了一声“好嘞!”擦干净手走进里屋,不一会儿拿着一个巴掌大小的绿色存折出来。

林景仁接过存折,打开来看一眼之后放在桌上,道:“这几年每个月大哥寄十块,二哥给二十块,我给二十三块,除开给小妹看病吃药、日常开销,现在家里存的钱都在这里,有九百六十七块。”

林景信张大了嘴:“这么多钱?”

林景勇脸上闪着兴奋的光:“平时我很节省。我们几个上班的有工作服,就给小妹和景严扯布做衣服、买鞋子。本来想着小妹十二岁之后去京城手术的,现在不用了,可不就省下一大笔钱下来?”

仿佛被幸福砸中,林景信感觉有点头晕。

林景信真的有点头晕。

自转正之后,他的工资收入每个月上交家里二十块,剩下的自己日常开销。辛苦攒了这些年,也只有几十块钱。没想到家里这么苦、开销这么大,景勇竟然有本事抠搜出九百多块钱。

林景信看着老四,叹了一口气:“你真会当家。”

林景勇得到二哥夸赞,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好还好,这不是为,为了小妹嘛。”

林景仁说:“这一大笔钱原本是给小妹去京城做手术准备的,现在既然不用手术,那就得大家讨论一下,应该怎么用。这么多年,大家省吃俭用,家当什么都没有添置。”

林景信沉默着,垂下眼帘没有吭声。

林景严最积极:“买!买收音机、自行车、手表。农场职工恨不得家家都有这三样,就我们家没有。你看隔壁吴婶家,三个人上班,买了收音机、缝纫机、两辆自行车呢。”

一听到要买这么多东西,向来节省惯了的林景勇脸部抽搐了一下,感觉十分肉痛:“一台红灯牌收音机147块,一辆凤凰牌自行车165块,一块梅花牌手表125块,这都没算上搞工业票的钱。如果都买的话,钱一下子就用完了。”

听到这么多钱,一家人都有些舍不得。家里一开始只有老大、老二赚钱,张嘴吃饭、上学的有三个人,后来老三、老四上班了家里才稍微好一点。节省了这么多年,才存了这些钱,哪里舍得一口气都花掉。

那不成了败家子么?

林景仁想了想:“这样吧,我们先买台收音机,给二哥买块手表,其余的就算了。将来二哥如果成家,还得花钱呢。”

听到成家二字,林景信脸一红,犹豫再三,说道:“手表我真不要,不过……有个知青家里遇到难事,急需两百块钱,能不能从家里拿钱出来借给她?”

林满慧警觉地问:“是贺玲吗?”

林景信有点心虚,点了点头。

林满慧继续追问:“她有什么急事,需要这么多钱?”

“对啊,借这么多钱,总要有个合理的理由吧。”其余几个哥哥也皱眉看着林景信。

林景信叹息一声:“她说母亲生病,急得直掉眼泪呢。”

林景严最爱钱,一听借钱就肉痛,忙说:“二哥,我们和她非亲非故的,她母亲生病为什么要找你借钱?”

林景勇与林景仁也不同意。

林景信一脸的颓废,垮着双肩:“你们不是说要给我买手表吗?那就把买手表的钱先借给我吧。”

林景仁一时语结,大声道:“给你买手表是我们的心意,我们心疼你!你是我二哥,辍学当工人赚钱养活了我们几个,我们不想让你看个时间都要问别人,你知道不知道?”

林景信抱着头,声音显得有些瓮声瓮气:“以前小妹生病我们到处借钱,看了多少脸色、费了多少神?贺知青母亲病重在知青点到处借钱,我感同身受,替她难过咧。以前我们家没有钱,帮不上忙,现在有钱了,伸手帮一下,真的不行吗?”

他抬起头看着弟弟妹妹,眼中满是恳求,眼中隐有水光闪动。

这样悲伤而善良的二哥,让林家兄妹全都沉默下来。

第二天,林景勇将取出来的两百块钱郑重地交给林景信,叮嘱道:“借钱可以,但这钱是我们家好不容易攒出来的,好歹让她写个条儿,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林景信当面答应得好好的,可等到第二周回家一问,气得林景勇直跺脚:贺玲没提,他也不好意思开口让她打借条!

林景信一张脸胀得通红:“她高中毕业来到农场支持建设,有文化懂道理,哪里会骗我这两百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