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行刺(第2/2页)

秦衔叉手道:“将军的夸赞,臣不敢当。不过,臣幼时便听说过陛下的名号,知晓陛下所率之军从来所向披靡,甚至好几次以少胜多,臣心中敬佩万分,因而初时研习兵法时,便是以陛下当初的大小战役为范本,才渐渐有些明白兵贵出奇的道理。”

徐将军将秦衔视为自己的爱徒,见他短短两年,便能独当一面,欣慰不已,不禁多看了他几眼。

第一日的君臣共议在一派和谐的气氛中过去,好容易等到傍晚时分,众人用过晚膳,请元穆安到腾出的一座宅邸中歇下后,秦衔并未回自己的府中,而是连夜点兵,带着一队人马赶往更前线的营中,临行前,不忘派出一名心腹回府给秋芜递个话。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秦衔始终留在营中,运筹帷幄,指挥凉州八万守军迎敌。

战况一步步发展,几乎都与他事先的谋算十分吻合。

吐蕃军初战受挫,将士伤亡虽不算太多,但士气大受影响,很快便在继续往凉州方向进发的途中受阻。

大燕军分出几支轻骑兵,在吐蕃军东进过程中,不时偷袭,打得他们动弹不得,偏偏据守的那两座城池中,只剩下虫蛀发霉的粮食,用以果腹,不时引起将士们上吐下泻,更令其战力大减。

消息一个接一个传入位于后方的凉州城中,百姓们逐渐感到欢欣鼓舞。

他们大多世代居住在凉州,从有记忆起,便切身体会到这座边塞要冲数百年来不曾停歇的纷扰战火,从没想过有一日,大军还未到城门下,便能听到一个接一个的捷报。

有人说,天子驾临,威震四方,任那狼子野心的宵小之徒如何作祟,都犯不了大燕一寸土地;也有人说,秦都尉是不世出的大英雄,能征善战,足智多谋,能替天子守卫四方。

才一个多月,所有人便都显得期盼不已,只等着将士们凯旋,仿佛最后的胜利就在眼前。

只有住在都尉府中的秋芜,近来总有些不踏实。

秦衔离开前,派人回来给她带话,让她安心留在府中,外头不太平,少出府便好。

她听得懂这话的意思,便是让她小心为上,尽量避开元穆安,再问那回来带话的护卫,果然得知元穆安如今就住在州府府衙旁的一处宅邸中。

她所居住的都尉府离那儿不过两条街的距离,的确要小心。

因此,这一个多月里,她几乎没有踏出过府邸。

不但她,就连七娘和娇娇也和她一样,一直留在家中,不曾外出。

幸而这些日子,因战事起,椿萱院也恰好停一阵子,这才让她们二人免于找借口不去的境地。

然而,时近十月,天气一点点转凉,秋芜终于遇到了不得不出府的事。

好几个军户娘子为了替战事出一份力,每日清早到官府设的粥棚中帮着煮粥蒸饼,发放给守城的将士们。

其中几位娘子因天冷路上结霜,行走之间不慎滑倒,或多或少受了伤,有两个甚至摔断了腿,不得不卧床数月。

这些娘子的夫郎都在军营中为大燕效力,如今她们也为了给守城官兵送饭食而受了伤,自然应当受到嘉奖。

刺史夫人刘氏听说后,大为感动,召集了好几位凉州军政官员的家眷前往探望。

秦衔尚未成家,秋芜身为他的亲妹妹,自然应当跟着这些夫人们一道前去。

她本想称病不去,可如此一来,恐会让刘夫人等疑心她架子太大,或是有意疏远她们,于秦衔将来的官声不好,思来想去,只好答应了。

好在,这一日,元穆安早早安排了要带着诸多官员往南城门处巡防,而她去探望的那几位娘子们则都居住在城西,不论算时间还是地方,都不会碰上。

她这才放下心来,一大早便换上稍显身份的烟霞色丝罗襦裙,戴上挡风的帷帽,跟着刘夫人等人,坐车探望那几位娘子。

一整日下来,果然十分顺利,并未遇见元穆安。

回去的路上,秋芜紧绷了一天的精神终于得到喘息的机会,慢慢放松下来。

她摘下帷帽,半靠在车壁上一口口喘气,正想闭目小憩一阵,却忽然听见车外传来一阵嘈杂,惊呼声、怒喝声、兵刃声、脚步声夹杂在一起,预示着外面出了变故。

“怎么回事?”

她顾不得戴上帷帽,掀开车帘四下观望起来,很快发现是不远处的西南城门处,数百名官兵正混乱不堪地来回跑动,一个个手持兵刃,面色凝重。

车夫赶紧拉停马车,跟着往那边看去,急道:“奴也不知到底出了什么事,想是有贼人混进来了,娘子,咱们还是赶快回去吧!”

他说完,拉动缰绳,想控制拉车的马儿调转方向,绕往另一条道回府。

可还未等马儿转过去,人群里便忽然传出一道惊叫:“陛下!是陛下不见了,有歹人行刺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