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九十一(第2/4页)

说完她又想了想。

“吕不韦在魏国有多少资产?”赵维桢问。

“回夫人,商铺三家,食肆两家,有一商队常驻大梁,还有一队在来的路上。”魏兴心中门清:“咱家还有个宅邸呢,其实没必要住在驿馆里。”

这样的家底,比在咸阳也不差了。

魏国国都大梁地处平原,水利、陆路交通极其便利,诸多商贾借着魏国的地理优势由大梁起家,吕不韦便是其中之一。

据说赵维桢的马车刚晃进魏国的边境,大梁宅邸里的侍人就已经打扫好房间准备迎接女主人了。

连魏盛、魏兴之所以姓魏,就是因为兄弟二人皆为魏人。

“还是该住在驿馆。”赵维桢说:“我若是以私家身份来,住家则罢,但我现在是以秦使的身份来,理应住在驿馆。”

魏兴点头:“是。”

赵维桢又道:“让商铺、酒肆,还有商队的人往外放消息,就说信陵君见多识广,看不上我送的这丁点礼物。事后还有万两黄金随后商队一起来,届时一并送上。”

万两黄金!

魏兴嘴角抽了抽,不免肉疼:“那、那魏王又要送多少?”

赵维桢:“不送。”

魏兴:“……明白了。”

赵维桢来大梁,目的可不单单是为了议和。

甩她脸子?赵维桢在心底冷哼:也不知道现在是谁求着谁,谁手头的麻烦更多。

信陵君魏无忌此人,倒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如果说昔年邯郸之战,平原君是到处发任务求解邯郸之围的NPC,那信陵君就是接到任务的副本玩家。

当时六国恐惧秦昭襄王的威名,不敢随意出手助赵。魏王派出十万兵卒,却只是留在邺城驻扎作观望情况。

信陵君主张助赵,魏王迟疑不定,危急时刻正是信陵君设计偷出魏王的兵符,顺利解除邯郸之围。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窃符救赵”典故出处。

要不是信陵君偷兵符出征,恐怕秦国早在昭王时期就吞并了赵国。

如此一举,可谓是大大延缓了秦吞并六国的步伐。

只是信陵君于赵国有恩,可他偷魏王的兵符仍然是犯了大忌。魏王本就忌惮自己这位弟弟名声好、门客多,颇有功高盖主之势,信陵君偷了兵符后,自觉会受到魏王责怪,索性留在了赵国。

之后数十年信陵君都客居在邯郸,直至不久前才因魏国危机而回到大梁。

赵维桢早在邯郸时,曾经遥遥见过信陵君几面,称不上认识。

那时她对信陵君的印象就是,他虽客居邯郸,但府上门客络绎不绝,比平原君还有场面。

他在邯郸都这样,在大梁呢?

随后的万两黄金并非赵维桢的手笔,而是由李斯建议,少年嬴政批准的拨款。

此为定下的离间方案之一。

战国四公子,如今只剩下了春申君和信陵君二人,偏偏二人都算是反秦急先锋。

春申君还好,楚王完嗣子之争,加上几年的谣言攻势,他自身自顾不暇。信陵君为魏王请回大梁,肯定是为了防备秦国。

这人还是有点本事的,所以赵维桢选择亲自执行离间之计。

今日她一进大梁,直奔信陵君府上拜访,以厚礼相赠,上万两黄金都不带眨眼的,却没有魏王的份。

信陵君见不见她,无所谓,反正消息势必会传到魏王耳朵里。

亲弟弟比他这一国之君更有威望、在秦使眼中更值得贿赂,具体为什么,让魏王自己想去吧。

“那……”

魏兴再次发问:“夫人还要去见魏王吗?”

赵维桢摇了摇头:“我为秦使,魏王不召见,没有主动去见的道理。”

何况这么晾着,才能显出轻慢魏王、重视信陵君的姿态来。

如今秦国打魏国跟打孙子一样,该是你魏王供着她才是,赵维桢没在怕的。

“你是魏人。”

赵维桢甚至饶有兴趣地开口:“不如带我往大梁逛逛,我看看这商贾如云的国都究竟与咸阳、邯郸有甚不同。”

“是。”

魏兴也是许久没回家了,他高高兴兴应下:“夫人也该是散散心,与主人不睦,也不是什么大事。”

赵维桢:“……”

她横了魏兴一眼:“你好忠心啊,魏兴。跑出这么远了,还惦记着帮你主人说话呢?”

被刺了一通,魏兴也不退缩。

他见赵维桢没有责怪之意,悻悻摸了摸鼻梁,坚持道:“夫人,当年主人把我留在邯郸,意思就是要我与夫人共进退。没夫人我早不知道死哪儿去了,今日出言,也只是希望不要过分介怀。”

言下之意即是,现在叫魏兴在吕不韦和赵维桢之间二选一,他选择为赵维桢做事。

既是劝诫,也是投诚。

赵维桢心下了然。

明明是兄弟俩,但赵维桢就是觉得魏兴的情商比魏盛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