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八十九(第2/3页)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此老将,不止是家中,更是一国的珍宝。

这种宝贝你赵国不要,赵维桢要。

当年若非廉颇将军,她和小嬴政怕是都要死在邯郸了,可谓对赵维桢乃至秦国有有恩情在。

今年定下盟约,明年一同伐魏。赵王脑子有问题,不要廉颇将军,那我们秦国稀罕总行了吧?

赵维桢都不求廉颇将军帮秦国打仗,她只希望老将军能有个地方安生养老。

“王上有意,就这么定下吧。”于是赵维桢出言道:“烦请将军与相国好生商议盟书内容,一切妥当之后,可送春平侯与将军离秦。”

嬴政颔首:“就按太师说的办。”

李牧暗地松了一口气。

他爽快行礼:“谢秦王、谢秦相与夏阳君。”

吕不韦和颜悦色地吩咐侍人:“先送李牧将军回驿馆休息,我稍后就到。”

得到秦王首肯,李牧任务完成,也不多留。

客套几句后,他便随侍人的指引离开章台宫。

待到李牧离去,吕不韦才再次转头看向嬴政:“那王上,郑国之事……”

嬴政不言,而是转头看向李斯。

一瞬间,所有的压力都来到李斯这边。

他当即心知肚明:秦王的意思便是既然你提出支持修渠,那就你来得罪相国。

明白归明白,李斯确实分毫不犹豫:“臣以为,郑国虽为间谍,但他面见国君时言之有物、条例清晰,摆在面前的好处也非作假。既是有能力修,如今知晓他为韩王派来的间者,有所提防就不怕其捣乱。这渠,还是能修的。”

赵维桢点头:“找人盯着他就是。”

果不其然,李斯的话语落地,吕不韦向来温和的神情微微收敛。

他一双明眸中镀上几不可见的阴霾。

当然,吕不韦还是顾及了大面,保持着平静的语气:“不韦以为,派来间者以图谋数十年的不安生,乃对秦莫大的诋侮。秦国本欲灭韩,韩国先送来了刀子,刚好可借郑国一事出兵。修渠一事,待灭韩之后再修也不迟。”

“不合适。”

赵维桢摇头:“统一中原就如同在山坡上滚雪球,这雪球丢下去引来的便是地动山摇,不可能半途停止。”

一旦出兵吞并韩国,就是昭告天下都洗干净等着吧。

没道理灭韩之后停下来修渠,一修修十几年,不是白白给其余五国留下喘息的机会么?

“正因如此,不韦才以为不应修渠。”

吕不韦坚持道:“王上即位后,部署了一大圈,就为吞并各国、统一中原。如今筹备万全,只差出兵,难道要为修渠停工么?如此不正中韩王下怀,拖延了进攻的步伐?”

赵维桢:“修渠、灭韩,并不矛盾。”

吕不韦:“……”

他表情没变、动作没变,好似什么都没发生。但夫妻这么多年,吕不韦这么一沉默,赵维桢知道他是因这话不爽了。

于是她侧了侧头:“怎么?”

“没什么。”

秦相国再次展开笑颜。

他笑得和煦又温顺,白净面孔上还带上几分恰好到处的惊讶。

“未曾料到,夏阳君会坚持这劳民伤财之事。”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冷意:“一旦定下修渠,便是数劳师动众,数十年不止。君上可曾想过,期间会有多少人死在这渠上?这渠若是有用则罢,若是无用呢?君上究竟是为民,还是为名?”

言下之意,竟然是指责赵维桢忘却了初心。

赵维桢不过是挑了挑眉梢。

吕不韦鲜少会同她说这般重话,不过,他说的也是实话。

修渠不容易,肯定要动用上万,甚至数十万的劳工与奴隶。这年头又没有劳动保护法,就算现在赵维桢下死令不能虐待劳工,层层官员下去,也不见得有多少能执行。

只是……

难道打仗就不死人了?难道闹了饥荒,就不会饿死平民了?

不修渠,未来的洪涝灾害,干旱年份,关中地区死的人只会更多。

而且她也明白吕不韦的立场。

赵维桢知道历史,明白郑国渠不仅有用,还相当有用。但眼下在场的人,没一个是水利专家,他们也只能从政治层面上讨论。

在吕不韦看来,修渠确实不如统一六国重要。

他也是为秦国。

可现在的秦国,确实有一边修渠一边统一六国的实力。想想未来郑国渠带来的好处,赵维桢不愿意让步。

“相国昔年下定决心,投资先庄襄王,留下奇货可居的美名。”赵维桢开口:“一场豪赌赌赢了,如今身居高位,是打算收手不干了么?”

吕不韦阖了阖眼。

他还欲开口,嬴政及时插嘴。

“这里不是朝堂,毋须为没有定下的事情争论。”少年嬴政说:“寡人觉得,可先行关押郑国,同时放出间者为秦俘虏,以及郑国说服秦王的真假消息,让韩国自乱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