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七十八(第2/3页)

凌厉的质问划破夜空的平静。

火光幽幽,将所有人的影子拉长、最终至交汇,成为一团粘连不清、巨大且压抑的黑团。

赵维桢却是全然无所畏惧。

“太后说笑了。”她甚至轻笑出声:“吕不韦于我,先为一国之相,后为结发夫君。先王任命我为论议夫人,为得是让我监察秦国,而非让我支持自己的丈夫。太后如此诛心之言,我反倒要问问太后,你深夜前来,还带着兵卒,又为什么?”

阳泉君登极不耐:“少说废话,她不让路,就踏过去!”

一声令下之后,数十位兵卒竟然是要直接与赵维桢刀兵相见!

非得走这一步不可吗!

赵维桢咬紧牙关,她寸步不退,紧握腰间剑柄。

“谁敢再行一步!”

随着她的话语,诫剑铿锵出鞘。

锐利的青铜剑,在夜色之下划过一道冰冷的光芒。赵维桢把短剑横在自己面前:“先昭王诫剑在此,你们是想当着昭王的面谋逆不成?!”

她严厉的话语劈头落下,竟然是把兵卒震慑住了。

数十名士兵当即停住步伐。

这——可是秦昭王的佩剑!

先王赠剑,其中分量如同面见他本人。谁敢顶着诫剑的面去伤害先昭王托付下去的臣?

一时间,场面僵持不下。

赵维桢拼尽全力,才克制住持剑之手发颤的欲望。

真的不怕吗?

怕是怕的,纵然她从邯郸一路跑来咸阳,赵维桢也从未见过如此多的兵器对准自己。

但她不能退缩。

不止是为秦王,为嬴政,更是为她自己。但凡展现出半分软弱,招惹来的都可能是杀身之祸!

危机之下,赵维桢的脑子比往日更加清明。

她深吸口气,迫使自己冷静下来,并且反复告诫自己:情况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紧张,华阳太后没有兵权。

她没有兵权!所以无非是做最后的挣扎,只要拖到蒙毅将蒙武将军请过来,事态就会立刻好转。

不论在真正的历史上,嬴政即位时遭遇过怎样的危机,今日今夜,华阳太后打什么主意都不会得逞。

她,吕不韦,秦王子楚,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白费功夫。

默念三遍后,赵维桢翻涌的心绪逐渐平复下来。

兵卒们犹疑,华阳太后即刻开口:“先昭王封你为论议夫人,是为了要你监督朝臣、提供谏言。本送了你一个旁观之位,你却得寸进尺,参与政事,如此偏袒自己的丈夫,与我针锋相对。吕氏孟隗,你就不怕先王来找你算账吗,谁不知道你装着什么心思!”

赵维桢冷静反问:“那敢问太后,孟隗心中装着什么心思?”

太后:“……”

饶是华阳太后也没料到,面对兵卒,赵维桢竟然还能保持着平静姿态。

“孟隗自诩为秦效力,鲜少索求回报。”

赵维桢掷地有声:“一则,孟隗从无做出对不起秦国的事情,屡次进献图纸、改革兵器、农具。太后既认为孟隗有旁的心思,那我早做什么去了?”

她的话语落地,寝殿之外鸦雀无声。

这也是秦王子楚让她出面拦截,而非吕不韦的原因。

偌大的秦廷,没有人比赵维桢更能坦荡荡面对他人的攻讦与指责。

吕不韦的头顶明晃晃悬着一个“权”字。

而在当下的秦国,分明是秦王欠了赵维桢太多的回报。

“二则,太后一口一个吕氏,又言及我偏袒。先昭王封我为论议夫人不假,可试问太后是否忘记了,当今王上同样任命我为太子太傅?”

赵维桢继续放言:“我为太子傅,维护国君嫡子,维护一国之太子,又何来偏袒之说?若非太后心偏立场偏,又怎会觉得我保护太子、秦王,会是有别的心思?”

每一句话,都几乎是打在了华阳太后脸上。

而赵维桢还是不肯停下来。

她必须拖到蒙武将军赶来才行!

“三则。”赵维桢顿了顿,又是开口:“太后言及我针锋相对,若非你打压外臣、乃至与秦王意见相左,孟隗何故与太后针锋相对?”

众目睽睽之下,赵维桢一手举剑,一手指向太后面前。

“我倒是要问问。”赵维桢厉声道:“这秦国,究竟是秦人的国,还是你楚人的国!”

“你——”

华阳太后勃然大怒:“你好大的胆子!”

赵维桢讥笑几声:“要不是胆子大,我与太子,与王后,早就葬身于赵人手中了。”

说完,她又冷冷环视众人。

“太后也毋须与孟隗在此互相指责。”她扬声说:“既是不相上下,不如请人将诸位臣工悉数请到咸阳宫来,让大家看看,究竟是你心怀鬼胎,还是我居心叵测!”

太后敢吗?

她当然不敢,她心里清楚的很,要是朝臣知道了,华阳太后带兵卒来咸阳宫势必会引起责难和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