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七十四(第3/4页)

“太后。”

阳泉君正式站了出来:“臣愿为太后分忧。”

吕不韦抿了抿嘴角,挂着平静的神情:“阳泉君从未亲历过战争,不好吧。”

阳泉君反驳:“去年相国伐韩,不也是没有经验?”

吕不韦笑了笑,不与阳泉君辩驳。

他向太后请示:“太后,打韩国与向东周公发兵情况大为不同。紧要关头,还是要选资历丰富的将领来。”

说完,吕不韦看向蒙骜。

“蒙骜老将军二战凯旋,又为王上欣赏。”吕不韦推荐道:“不韦愿推荐蒙骜将军继续担任主帅一职。至于运输粮草、保卫后勤的职责,既是以秦王之名,护卫周天子的宗祠,理应请王室出面才对。”

这话说得格外有道理。

秦国要出兵“保护”东周文公,那不该王室宗族出面么?

华阳太后沉思片刻,而后认可道:“相国说得有理,就请嬴摎将军作为后勤统领。如此,列位可有意见?”

一名嬴姓将领,一名王上认可、战绩赫赫的老将军,大家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

赵维桢看着阳泉君脸色阴沉下来,却不觉得吕不韦得胜了。

她反而觉得不妙。

有吕不韦事先准备,打东周公是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凡华阳太后点头,让阳泉君坐镇后方,就相当于他出差随便转一圈,回来就可以把之前丢的人全部捞回来。

但华阳太后不让他走。

不让他走,是为了什么?

怕不是觉得阳泉君走了,之后咸阳出什么事,她身边没趁手的人吧。

要说出事——

赵维桢深深吸了口气。

发兵之事拍板,赵维桢却是不敢懈怠。

离开章台宫,她没上吕不韦的马车,而是吩咐魏兴另寻驾具。

明面上,赵维桢是去了食肆。可在她往食肆落脚没一炷香的功夫,蒙毅匆忙地赶了过来。

当年的蒙家少年郎,如今也是一名及冠的成年人。

蒙毅神情匆匆,见到赵维桢,甚至自行免去了行礼环节,直奔重点:“太傅,出什么事了?”

赵维桢:“与你说一声,过几天相国会申请调令,把你调回太子身边做护卫。”

蒙毅一凛。

简单一句话,足以蒙毅明白其中巨大含义。

青年的面孔顿时凝重起来,蒙毅谨慎地压低声音:“可是王上……?”

他没说完,但赵维桢知道蒙毅想问什么。

秦王子楚病倒,身为太傅,赵维桢去探望过很多次。

他病得又快又重,上个月还好好的,这个月突然就开始腹痛、恶心,常伴呕吐。疾医开出的方子还没喝完一个疗程,秦王子楚陷入了意识模糊的状态。

赵维桢不懂医术,她只能盲猜是嬴子楚的体内器官发生了急性病变或者衰竭。

这可不是先秦时代能治好的病症。

不管具体是什么病,总归来得紧急,而且致命。

“蒙家郎君,你记住了。”赵维桢冷声道:“王上之所以重用你大父,不是因为你大父的能耐冠绝秦国名将。而是因为当年老将军领了先昭王的命令,把他的亲孙子,也就是你送到了邯郸。”

当年先昭王吩咐蒙骜,不过是要他送一队护卫给嬴政。

而蒙骜则直接把蒙毅送了过去,就是为了押宝嬴子楚。

他重视子楚的儿子,而子楚上位后,自然也会提拔他出人头地。

不管历史上的秦王子楚如何考量,在当下,蒙家起势,确实始于赵维桢面前的蒙毅。

“若是王上不行之后,太子出了意外。”

赵维桢叮嘱:“你家不会好过。”

蒙毅隐隐吃了一惊。

即使是赵国太子偃屡次发难,也不听孟隗夫人说过如此严重的话。

她神情肃穆,证明事情的确很危机。

只是……

“蒙毅不懂。”他迟疑道:“太傅是怕什么?”

“华阳太后。”

“楚臣?”

蒙毅立刻跟上了赵维桢的思路:“可是太子为嫡子,定都定下了,太后能做什么?”

赵维桢:“她现在可是代政。若是秦王一病不起,太后从中操作的空间可太多了。”

蒙毅寻思一圈,大概也明白了。

“太后可推成蟜上位。”他抽了抽嘴角:“做第二个宣太后。”

如果有机会,谁又不想做第二个宣太后?

蒙毅理清楚前因后果,所有的困惑解开,便不再追问。

“蒙毅晓得了。”他这才向赵维桢行礼:“全凭太傅吩咐。”

这还只是个开始。

送蒙毅离开后,赵维桢不由得握紧腰间佩戴的诫剑。

沉甸甸的青铜短剑冰冷无比,可赵维桢紧握剑柄之时却觉得金属在发烫。

除却蒙家,还有王家会支持太子。赵维桢在心中飞快盘算:王贲是嬴政的同窗,有这层身份,王家会天然站在嬴政这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