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六十七(第2/4页)

王贲张了张嘴,涨红一张脸,愣是没敢出声。

赵维桢本也不指望他回应。

她又笑眯眯地看向蒙阵:“蒙骜将军,立了战功,亦为秦国功臣,他风头胜得很呢。我与你们家蒙恬、蒙毅都为相识,如今蒙恬也算是一位小将军了,那蒙阵,你的昨天的算数试卷改了么?”

蒙阵不假思索:“算数又和打仗没——”

五分钟前还与蒙阵准备开打的王贲,听蒙阵要反驳,二话不说伸出手拽了一下他的衣角。

蒙阵反应过来,立刻闭嘴。

——开什么玩笑,打架事小,挨骂事大。这种时候,太傅孟隗笑得越和蔼,证明她越生气。

顷刻之间,差点闹事的两名男生,竟然是萌生了同病相怜的情绪。

见蒙阵不再说话,赵维桢又是噙着笑意,故作惊讶道:“我以为你们两个声音这么大,是把自己的功课都完成了呢。”

蒙阵、王贲:“…………”

赵维桢瞬间变了脸色:“功课都没做好,还在这儿攀比,甚至要打架?”

眨眼的功夫,邻家姐姐立刻变成了小学班主任。

她也就是离开那么一会儿,回头就脸红脖子粗,要打起来!

一个两个,要翻天是吧?

“我问问你们,课上可曾讲过,秦国军功并非世袭?”赵维桢板着脸严厉出言:“长辈建功立业,不会传给你们,那与你们何干?拿着别人的功绩长自己的脸面,还觉得特别有道理啦?”

此话落地,别说是蒙阵和王贲,连其他跃跃欲试、准备加入争吵的学童都低下了头。

“不学商君之法,届时上阵杀敌,连自己做什么能封爵都不知道。”赵维桢劈头盖脸:“不搞清楚加减乘除,你能数明白自己手底下有几个兵?!还在这儿拼爹呢?”

蒙阵和王贲两个男孩,恨不得直接把脑袋塞进地缝里,再也不出来。

虽然不明白“拼爹”具体是什么意思,但联系上下文,他们也能明白不是什么好话。

赵维桢批评完,整个学堂鸦雀无声。

见二人低头,她的气才顺了一些。

“你们得记住。”赵维桢放缓语气:“家族煊赫,不在于家族,而在于每个拼搏的亲人。祖辈立功,若是父辈、子辈好吃懒做,那无异于坐吃山空。何况你们的祖辈,哪个不是用命拼来的?”

她看向蒙阵:“你大父蒙骜,立功不假。可蒙阵你想想看,老将军多大年纪了,仍然在前线拼命,他为得是什么?难道是为你们这群秦国的小辈在学堂攀比么?”

蒙阵也是脸红到了耳根。

“对不起,太傅。”他嗫嚅道:“是我不对。”

“秦国先祖,筚路蓝缕,从偏僻小国发展到如今地步,也不是靠的家族庇护。”赵维桢说:“文王时张仪来秦,处境落魄、穷困潦倒,可他依然受到重用,官至一国之相;昭王时赵国的蔺相如,起初就是个宦官的门客,若非他敢做敢言,今日赵国举国恐怕都要在秦国面前抬不起头来。”

“我问问你们,这些人,是我没教过,还是你们都没听过?这些人,又有哪个是靠着吹嘘自己家族,自己长辈的功绩,而封官拜相的?”

说到最后,赵维桢的语气恢复平日的缓和。

但她越是缓和,两名男生就愧疚。

“不是不让你们比。”

赵维桢总结道:“只是比别人的成绩有什么意思?要比就比自己的,拿出要斗殴的气势争抢考试第一名去。届时各个好成绩,拿回家里,不也是让父辈祖辈面上有光?”

早在她变脸开始,两名男孩就认识到了错误。

待到赵维桢好声好气劝告,蒙阵和王贲愧疚到简直抬不起头来。

听到赵维桢发问,他们悄悄抬起眼皮,视线一对,而后垂头丧气地开口:“学生知错。”

“我和蒙阵会补上课业的,太傅。”王贲主动道:“我回家就去背书,明日一定会背好。”

“我,我也回去改算数题。”

蒙阵跟着补充:“明日拿给太傅检查。”

这还差不多。

赵维桢还不忘记叮嘱:“回去别拖拖拉拉的,要背书、改题,就快一点,待到天色晚了,点了蜡烛学习伤眼睛。”

蒙阵和王贲点点头:“是。”

赵维桢:“快回去,别让长辈久等。”

别说是两位闯祸的学生,连其他的孩子听到赵维桢不继续追究,也是隐隐长舒口气。

学童们纷纷作鸟兽散,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回家。

很快,学堂内就只剩下嬴政和嬴成蟜二人。

他们的家就在咸阳宫,自然也不需要急着离开。

小嬴政抬头看向赵维桢。

十岁的男孩,到了春天就开始蹿个头,短短几个月内就长高了一截。

这么长下去,怕是刚刚步入青春期,就能比赵维桢还要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