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五十四(第2/3页)

仅从面上看,所谓神仙眷侣亦不过如此。

“赵国的后生都是如此货色,可谓青黄不接,不过对秦国来说,却是好事。”吕不韦又道。

赵维桢没说话。

吕不韦说的是实话,但也不完全如他所言。

见赵维桢沉默,吕不韦好像感到意外一样,转过头:“维桢在邯郸,比我更为了解情况,可是觉得赵国尚存有潜力之人?”

说这话时,吕不韦看似好奇又茫然,他语气随意,完全是一副与赵维桢闲谈他国局势的姿态。

你就装吧。

提及赵偃、郭开的时候,赵维桢就迅速理解了他的目的——连郭开都知道了,剩下的事情你能不知道?

赵维桢倒是不介意,她反而觉得有些好笑。

为了这件事,他能绕好大一圈子,从蔺相如的死讯开始说起。不得不说,吕不韦此人是真的有耐心。

“我离开邯郸之前,廉颇老将军推荐了一位年轻人投军去守卫边关。”赵维桢也不点破,饶有兴趣地陪他继续演下去。

她随意地抬手拢了拢发髻,继续说道:“如今过了几年,他也应该是位能独当一面的小将军了。”

吕不韦抬起黝黑眼眸,他的视线一直随着赵维桢的手臂而行动。

之前府中女侍对吕不韦说过,夫人平日饮食起居不太喜欢她们服侍,除却梳头。每次梳拢发髻,夫人总是要抱怨麻烦,所以会请她们过去帮忙。

不知维桢是否自行察觉到,她大抵是嫌弃发髻沉重,因而有意无意就会去抬手去拢。

她抬起手,手腕半遮半掩。虽未佩戴他赠与的金镯,却也是凝脂雪肤、玲珑纤细。

尤其是赵维桢的手并不是多么细致,她经常亲自做活,显得比寻常公卿女子要有力许多。这就更衬着那半寸肌肤精致,甚至连蜿蜒攀附于皮肤之下的两道青色脉络都显得如同点缀一般。

肤色在乌黑发髻的衬托下更显皓白,而后赵维桢放下手。

吕不韦不动声色地收回视线。

“可是李牧小将军?”他轻描淡写地吐出这句话。

“确实。”

赵维桢肯定道,而后兴致盎然地故意开口:“这你也得知了么?”

吕不韦:“赵国有大才,当然会有探子通知于我。只是不韦知道的晚了一些。”

“为何?”赵维桢问。

“李牧将军投军一事,还是维桢与之交流后,从中推了一把。”吕不韦温和地开口:“许是下人恐你我因此感情上生嫌隙,便一直不敢说与我听。”

话说的委婉,但意思很明白:他连赵维桢见过李牧都知道了,自然是城中流言也一清二楚。

至于什么流言……

想了想与李牧相关之外的谣言,赵维桢当即失笑出声。

吕不韦茫然地眨了眨眼:“维桢笑什么?”

赵维桢忍俊不禁:“没什么。”

这肯定是有人说漏了嘴,吕不韦才自行去打听的。

否则至于拖到现在才提及么?

但从邯郸回来的商队与下人,能把李牧的事情告诉了吕不韦,但他们绝对不敢把之前盛传的谣言告诉吕不韦吧!

“传言都是传言。”赵维桢忍着笑意回道:“我只是见李牧那人,为人清明正派、很有见识,颇有未来一代名将的风采,因而盘算着把他劝到秦国来着。”

吕不韦:“没成?”

赵维桢:“没成。”

吕不韦闻言,点点头:“连维桢这般辩才,都不曾劝动,是个值得敬佩的人。”

说完,他又认真补充:“提及此事,并非责怪维桢。不韦是觉得,得亲自感谢维桢。”

“感谢我什么?”

“你我分别四年,当日离别极其匆忙。”吕不韦郑重开口:“你在邯郸,大可另寻归宿。但维桢不仅没这么做,反而全心全意协助不韦,不韦当然要感谢维桢,谢维桢赏识。”

甚至到最后,他还不顾路边有人,对自己的妻子行上一礼。

赵维桢垂眸看他低头行礼。

这种话题上,他都能端出态度,赵维桢是真的佩服。

“当真不介意?”赵维桢问。

“当真。不韦相信维桢,若非如此,岂不是就——”

吕不韦说这话,抬起头,对上赵维桢似笑非笑的眼睛,信誓旦旦说出去一半的漂亮话戛然而止。

换做他人,大概是要因这无声的揶揄尴尬一番,但吕不韦就是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收回去。

“其实还是介意的。”

吕不韦压低声音:“怎可能不介意?维桢是我心上人,谁的爱人被旁者觊觎能不介意?”

赵维桢却是不饶道:“既是介意,又为何说不介意?”

吕不韦眉眼微微一弯。

他歪了歪头,故作困惑,清隽的五官中浮现出几分恰到好处的苦恼。

“不韦不明白了。”吕不韦问:“夫人究竟是愿不韦介意,还是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