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亲祖孙(第3/3页)

眼看弟妹们注定没本事为李家考个功名回来光耀门楣,所以李常煦才不得不出这个头,在张冬生与夏莲夫妻的陪同下,一起回豫州祖籍参加科举考试。

首次出远门的经历,让李常煦见识到外界不一样的风光,也成功让他生出想要去全国各地浏览一番的愿望。

陈凤琪提出让他在参加会试,取得相应的成绩后,才答应他想外出游历的要求,既是为了拖延时间,也是为了能让这个从小就聪明过人的大孙子,去见识一下天下才子的风采。

最好能名落孙山,或是考个同进士回来,挫挫他那骨子里的锐气与傲气。

面对奶奶给出的难题,李常煦不仅没有抗议,还有些跃跃欲试。

“奶奶说话算话?”

在陈凤琪看来,这小子虽然聪明,纵然与他从小接受顶尖名师的教导有关,可他在科举考试方面,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天赋异禀,才能以十四岁的年龄,就考取举人功名。

可是与天下人,尤其是那些知识积累更丰富的人比,还是差了些火侯,想要在会试中考取前一百名的成绩,机率不高。

所以陈凤琪毫不含糊的回道。

“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年终聚会上,与玄隐先生说起这件事时,陈凤琪还有些自得。

“……为了能出门,这小子近来一直在闭门读书,想要临时抱佛脚,哈哈,真希望他能尝尝努力后仍然失败的滋味,看他以后还怎么骄傲自满。”

听到奶奶这么不给面子在他老师面前吐糟他,毫不掩饰自己的‘苦心’,李常煦不服气的哼了一声,总算还记得要在人前给他奶奶留点面子。

看着东家太太那满脸的幸灾乐祸与期待,以及自弟子脸上的不服气,玄隐先生忍不住感慨,这二位真不愧是亲祖孙,一个敢拿关系到孙子前程的大考作要胁,盼着孙子名落孙山,另一个还真敢拿自己的前程当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