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多谢(正文完)(3.3更新(接档文《剑杀...)(第2/3页)

场面安静了一瞬。

然后人们听到她道:“当然会。”

不是什么谦虚的词,而是带着肯定意味的“当然会”。

这句话说完之后,台下再次安静了。

坐在后排的傅南的学生,曾经请陶萄喝茶的那位青年,听到自己的心脏在咚咚地跳。

不知为何,她站在那里,开始说话时,人们便开始不再注重她的长相。

抛开长相之外,她有更加吸引人的内质。

就像现在,她的眼神干净而漆黑。

很平静的。

人们便不由自主地信奉她的话。

而她看向傅南时,眼神里带着旁人看不懂的东西,傅南却看懂了。

那是一种漠视和不与为伍的平淡。

欲成大树,不与草争。

傅南在这一刻,握着拐杖的手紧了紧,他坐姿有些不稳。

她已经不再需要华百奖为她证明什么。

它不是雪中送炭的荣耀,而不过是锦上添花的头衔。

她那双眼神里甚至没有蔑视和挑衅,而是平静至极。

可实际上,她站在台上,说了那句话,便是对傅南最大的蔑视。

但向来在影坛“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傅南,此刻竟一句话也说不出。

毕竟他没有拿到过雄田奖,几次得到过奥斯卡的提名,但是也从来没有拿到过。

陶萄在现在这个年龄的成就,足以“蔑视群雄”,没人这么年轻便能像她一样。

她如今所站的位置,已然是很多影圈的人人终其一生都难以达到的高度。

如果她在影片中所展现的灵气能一直保持,傅南想,那也许是他的不幸,但是却会是华国影坛的大幸。

傅南看着自己有些干枯的手,他从没有哪一刻像现在一样,如此深刻地认识到——他似乎的确老了。

*

这一次颁奖典礼,大概是见惯了声色犬马场面的明星们,记忆最为深刻的一次。

陶萄让他们见到了另外一种活法。不是不断的耽于声色享乐,不是不断寻求外部的刺激。

——以她的外表,她分明可以比娱乐圈绝大部分的人混得更好,可是她并未用她的脸作为她的武器。

——她的谈吐甚至会让人忘记她的长相。

那是一种绝无仅有的人格魅力。

从去年到今年,人们能够感受到,她在不断地向内寻求一种满足。

因此她才能光明正大地站在这舞台上,向傅南表达自己的态度,虽然看似平静,但是那种平静让人心神巨震。因此她的《看挽灯》比去年的《帷幄》分数更高,内里的人文性已经改过了商业化影片最为强调的戏剧性,可是仍旧能做到影院座无虚席。

那种沉静的努力和向上,要付出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到达此种显而易见的程度,甚至让见过她的人,都忍不住想要改变一下自己生活的状态呢?

明星们不得而知。

他们想,要是有机会能与陶萄合作多好。

可是,陶萄好像从来不看艺人的名气去选角。

那些所谓的流量小花和双金影帝,第一次为自己的出名而感到苦闷。

这是他们之前从未有过的感受。

*

颁奖典礼结束。

陶萄和工作室的一行人有序离场。

刚刚走到外面,他们便被一群记者围住了。

陈铁林挡住那些镜头,笑眯眯道:“抱歉,我们陶导暂时不接受任何采访。”

尽管如此,记者们还是一个个红着脸挤了过来。

“您好,陶导,我想问一下,这次获奖是在您的意料之中吗?”

“您是否还是对上次的金虎奖有所不满?里面不公正的因素……”

“可以采访您对夏家的态度吗??”

后面的明星看到前面被记者们围得水泄不通,都很识相地拐了个方向绕开了陶萄一行人。

其实他们也想听陶萄的采访,但是碍于到处是镜头,他们还是选择先离去。

平常都是采访的主角的顶流大明星们,第一次感觉到身边如此清净。一时间也还有些不习惯。

有人看向陶萄那处,心想:我算什么顶流,陶导才是。

陶萄从来不接受采访,媒体们都快憋疯了。

好不容易露一次面,他们自然不愿意就这么轻易放过。

一个个劲爆的问题从这些记者们的嘴里吐出。

陶萄听了一会儿,忽然听到有人问:“陶导,您好,请问您方便透露一下您和超级网红葡萄的关系吗?最近网络上有很多网友猜测你们就是同一个人。”

锦鲤传媒的最大股东是陶萄,徐记胭脂铺的运营信息上名字也有陶萄,以及之前陶萄的《帷幄》里出现过徐记胭脂铺和锦荣衣阁的软广,而这些公司和品牌,和网红摘葡萄啊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且陶萄和“摘葡萄啊”都有一个萄字。

好巧不巧,也有人比对过两人眉眼和声音,都是非常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