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请选择时间,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四千年……】

“一千年。”

时间的转变并没有让这座桥有什么更多的变化,也许更陈旧了一些,但每逢新雨,打湿了栏杆,冲刷着桥面,又会显露出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清新感。

桥上的女人早就不见了踪影,纪墨也不知道她身上携带着怎样的故事,但那月夜下的一幕,至今想来,都是脊背发凉。

“都说古代女人柔弱贤良,可这敢于杀人的勇气,却也……”

纪墨自语着,不由又想到了一些古代女人的形象,敢于卖人肉包子的,敢于给丈夫下毒的,敢于把人做成人彘的……真正论起来,古代女人恶毒的时候,可是远超现代人想象的。

起码什么十大酷刑,在古代都是切切实实的。

河岸上,房舍俨然,有些明显翻新了,有些多了些私搭乱建的不和谐棱角,纪墨看着眼前景色,回忆着之前所见,仿佛两幅图做对比,一幅是眼前景,一幅是脑中画,找不同也能消磨时间得到乐趣。

“镇子好像大了些。”

琢磨着,纪墨的目光看向了另一个方向,透过交错的屋脊,似乎能够看到远方正在连绵的灰色砖瓦,如果以石桥所在为腰,那么,曾经的瘦子正在长成一个胖子。

来往的人也多了,东家长西家短的,桥头的菜贩早点摊贩站在那里,边忙活生意边说闲话,市井小民,来往信息,都在他们口中娓娓道来,有些重要的有些无聊的,不断汇聚的信息听在纪墨的耳中,或有一条明显,就是皇帝换了。

王朝更迭,也是正常,不必细数这千年间是否已有变化,看众人的服饰多少也能看出几分,这种改变潜移默化,对纪墨这种一晃眼就到千年后的,对比还是很明显的,但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今天多个帽子,明天多条腰带,似乎也都没什么不同。

潮流的兴起悄然无声,潮流的褪去,也并无宣告,若潮涨潮落,总是自然规律。

现在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皇帝突然换了个新的,这本来不是多么新鲜又稀奇的事情,谁也不指望着皇帝就能活万岁来着,但,这位皇帝不一样,上位之后动作颇大,头一件波及小民的就是征兵令。

百姓的生活之中离不开“役”“赋”二字,“役”是徭役,其中包括力役、兵役、杂役等。“赋”是赋税,包含丁税,田租及户调等。

可以说有关这两样变动的都是切实要落到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人的头上的,不怪这些升斗小民也跟着关心。

朝廷本来就有兵役,现在突然多了征兵令,难免有几分不同寻常,不要说朝廷上的大臣是否为此多有心忧,对这些小民而言,去了会怎样,一去要多久,能不能不去等问题才是最要紧的,什么跟哪哪打仗之类的,风闻谣传,也当不得真。

一时间,这桥上也热闹起来,好多人家都赶着成亲。

纪墨开始还没看明白,不是征兵令吗?怎么突然成了成亲潮?听得那来往的媒人谈论,这才知道古代老百姓的心思,家中男丁就这么几个,若是去了再不回来,难道自家要断子绝孙不成,赶紧成亲,让儿媳妇怀上孩子,之后不论生男生女,好歹留了条血脉传承。

“这可真是赶上时候了,不然,王家那闺女还不好找人家。”

“这倒是,她那个脾气……”

两个媒人碰上面儿,交换着彼此的信息,因大家都对这征兵令心怀惶恐,仓促间要成亲,附近就找不到那么多合适的姑娘,为此,一些寡妇也被纳入备选,更有一些有瑕疵的,若性格不好,脸上有斑,腿脚有毛病,不太好找婆家的姑娘,这时候也成了赶时间的抢手货。

男多女少的现状决定了很多人如果赶时间,还真的不好挑拣。

两个媒婆笑呵呵,哪里有这么好说媒的时候啊,是个齐整姑娘就行,便连那缺胳膊短腿儿必要遭到退货的,也得了个好结果。

她们给开个头,后面日子是好是歹,就看各人本事了。

纪墨听得轻叹,若是那被征兵征去的人一去不还,又要耽误了多少好姑娘,但,世情如此,也不是他能抗争的,只是看着罢了。

石桥上之后就没断过热闹,大红花轿吹吹打打,这边儿走了,那边儿又来,来来回回,也不乏有在同一路上碰头的,两头的陪在花轿旁的喜娘各自道个喜,你这边儿,我那边儿,也就过去了。

也有争道抢行的,那轿夫也是事儿头子,花样抬轿,那叫一个热闹,显出功夫来了,周围人还要叫一声好,看得那轿子转圈儿向前,三步一颠颠着走,人人脸上都带着笑。

有钱的用金箔纸剪成小花,贴在那红纸花上,亮闪闪,一路撒过去,当真是漫天飞花十里红妆,各家的孩子好像过年一样,争着挤着,都在捡那些落在地上的花儿,还会随着送亲的队伍一道走,欢生笑语,格外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