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 秦代(第2/11页)

“只有他的是人命?我们全不是人命?”

纷纭的人声突地止住,大家都愕然。因为新封的郎中令来访。民夫不明白他的好意,只是慌惶地退后,像面对鹰犬。

蒙天放道:

“各位,辛苦了!伤得怎么样?”

大家受不起这问候,全无感动,一步一步地退后,嗫嚅地:

“郎中令请回,我们没事!”

“我们下回一定小心,不会耽误工程!”

蒙天放与他们面面相觑,只觉是一番误会,有点无趣。记起那首童谣:

“天天地地风风雨雨亡始皇……”

外面忽闻人声鼎沸,原来是收书的官兵展开行动了。

始皇帝为了一统思想,下令焚书。

这场烈火,到处点燃。

爱书的人,抱着奔逃。有两个黑影,往林中跑去。官兵穷追不舍。

林中,老人慌乱中只急急用手挖泥,企图把竹简埋下。一个清秀女孩,衣葛履麻,一脸汗污,一边挖泥,把刻上文字的书册:春秋、诸子、语录……一一埋下,一边回头望道:

“爹,他们来了,还是逃吧!”

他坚定地、不肯走:

“不!书册是无价之宝,没书,也就没文化了——”

还没说完,身后中了一剑,死于非命。

女孩抱着一册,藏身在草丛,屏息。一回首,只见黑如墨的夜色里,有双炯炯的眼睛,她如被针刺,全身皮肤都收紧了,心头突突乱跳。生平第一遭,面对死亡。额上开始冒出冷汗,她自己快将成为枯瘦的死人了……

蒙天放只是以身掩护这个弱小的黑影,放她一条生路。

收书的官兵,搜查没有结果,呼啸而退。

冬儿自草与草之间的缝隙外望,这是一个英武的背影。隐隐约约,看不分明。不过他给予她无限的安全。她也曾全盘地信任过他。

她记着他的脸。

在灵魂深处,一直期待他转过脸来,看她一眼。但他没有,只待官兵远去,便耿直地走了。萍水相逢的人是救命恩人,晚风又把他吹走了。

冬儿只蹲在那儿不敢稍动。直到人声渐杳,孑然一身地、缓缓而起,前路茫茫。

两批兵马,一批收天下兵器,聚送咸阳,预备销铸为十二金人之用。计划中,这些金人长五丈,足履六尺,各重千斤。

另一批,则把所征所收之书册,一一运送至此。巨大的窑炉,有十多个,喷焰冒烟,熊熊火光夹杂着蓝彩,烧红了半个天空。

主窑旁,正矗立上千个陶泥塑成的武士俑和马俑,执戈待发。

远处传来长吆:

“始皇帝陛下驾到——”

他骑着黑马,来到窑前,冷眼看着被扔进炉中的燃料。

丞相李斯俯前下跪:

“陛下,连月来,臣等已遵旨将史官及黔首所藏之册籍,包括诗书及诸子百家语录,一一焚毁。三代之事,不足为法。有胆敢评议者,亦处死暴尸灭族。”

他满意了:

“唔,统一大业,乃大势所趋。”

一众目睹焚书烈焰把千古文化吞噬,灰飞烟灭,只默默低头工作。

司炉的老人,头垂得更低,无限惋惜。他只能把俑像一排排地推进窑内,鼓风加炭。

扔书的人更落力了。

始皇帝问道:

“朕闻得陶俑烧制,未符理想,不知原因何在?”

“敬禀陛下,”老人恭顺地答道,“吾等当悉力以赴,以求陵寝大军烧制完美。此支征战杀伐之兵马,必雄立守陵,‘事死如事生’,请陛下稍——”

始皇帝一听“死”字,脸色陡然一变。

死?

即使威武骄横、雄霸天下的君主,也会老,也会死。无限恐惧袭上心头。年事渐高,心事重重,一听此言,他勃然大怒,脸上的肌肉微颤,不容分说:

“住口!推出去‘坑’了!”

司炉老人在惊愕中,已被逮走。

“从今以后,不准在朕跟前,提一‘死’字!否则枭首腰斩活埋,夷其三族!”

无辜的窑工,颤抖伏倒领命。

始皇帝大喝一声,下令:

“出窑!”

窑工以铜锤铜钎开窑。窑门乍开,炉膛发出轰然巨响,俑像全被炸碎。

火光及碎片四下迸溅。

迷信的始皇帝,只觉不祥,一怒而去,头也不回。

万籁寂然。

咸阳宫内,蒙天放侍卫着,御医正为始皇帝检视背心上的箭伤,那个伤口,是个模糊的血窟窿。在敷药的时候,他感到一阵剧烈的急痛,他眉也不皱,只大口地喝酒。他心里明白,如今,一切的伤痛,他还可以从容地熬住,但以后,当他老了、衰弱了,他就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