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五)龙蛇本难辨(第2/2页)

一模一样。这人与江湖令上的画像一模一样。

江湖令发出后,不知有多少人冒名顶替而来,都遭武无功一一拆穿,他也因而养成了副挑剔性子。

可此时面前这人不论怎么看,都与他千辛万苦要寻的人生得有十般相似。

如今算来,已阔别九年。九年前,武无功曾于宁远侯府得见那少年最后一面,江湖百流好手,无人不为那少年的才思折服。生来便如随珠般夺目,旁人相形只如浊水浑泥。

宁远侯与武无功曾是至交,一人镇守边军,一人入了武盟。武立天不习剑后,他曾有过将钧天剑授与侯府里那小少年的念头。可世事难料,金府惨遭灭门,如今已是野草蔓生。

“金乌?”武无功喃喃道,难以置信地将眼前这人的眉眼描摹数遍,确与画像上的幼年模样如出一辙。“是你么?”

这素来不苟言笑的汉子忽而显出一点惊惶来,方才对旁人的凌云气势抛诸脑后,消逝得无影无踪。

颜九变半张脸浸在如水夜色里,沐着清寒的素白月光。他微笑了一下:

“武伯伯,许久未见。”

——

西京街头,青瓦灰黑的矮房扭身挨着,绿油油的地锦爬满墙头。铺房里摆着竹笼瓷盎,黄莺啼鸣,猫犬嬉游,肥满的火鱼在水里腾尾。人群流水似的经行,五方周折,十里喧阗。

王小元在水磨青砖上坐了许久,百无聊赖地往刀身上抹蜡膏,再用棉布细细抹净。他把刀鞘藏在褡裢里,谁也瞧不出这是名动天下的玉白刀。他一面拭刀,一面听着隔壁园里传来的咿呀小曲,恍惚着过了个大白日。

等了许久,皆不见左三娘与他家少爷的身影。说来也怪,自打那日他从山间取药回来,三娘便不见踪影。他去问过账房先生,说是几间房仍记在店簿上,仍能住十天半月的。

王小元溜进隔间房里,金乌也不在,房里盘萦着股浓郁的药味儿。他等得无聊,翻出顺袋里的银子去买了些糯米果子塞饱肚子,索性爬到金乌的床上钻进被窝里,等着金乌回来发觉了打醒他。

他打着呼噜香甜地睡着了,醒来时却见敞开的小窗里画着一轮弯月。左三娘和金乌依然没回来,于是他闲得发慌,在房里随意逛荡。

床边放着只方角柜,里面满当塞着长短不一的药瓶,王小元点了点,觉得他家少爷果真是个药罐子,光是药汤便能灌胖他两斤。一旁放着只小布囊,那是他可怜的行囊,王小元翻了翻,掏出许多无用玩意儿,有断竹笛、陶响球,还有只小小的地铃。

当时出金府时赶,他随意拾捡了些物件放进布囊里,此时一翻居然摸出瓶脂膏来,散着甜腻的香气。王小元打开盖子摸了些,放在指尖上瞧,依然一头雾水,不知这玩意啥时候跑到自己布袋儿里了。

“那是暗娼用的,风月事前会抹,以防染病。”一个花白胡须的糟老头儿不知何时靠在门板上,露出一口白牙冲他笑,正是竹老翁。“王小娃娃,瞧不出来,你倒也是个开过荤的主子!”

王小元正色道:“在下洁身自好,从何来的此物?”他托着那脂膏左瞧右看,恍然大悟,“老前辈,莫不是你去园里嫖了一遭,偷带这伴礼给我了罢?”

竹老翁哈哈一笑:“我虽老当益壮,却也不忍拿姑娘家们针线!”

王小元点头道:“我明白了,是少爷的。”

回想起先几日的光景,金乌常带着一身脂粉味儿归来,颈上有时还带着几个鲜艳的香印子,说不准是自娼马子那儿拿的。

虽这样说,他却对此物隐隐有些印象。仿佛在许久之前自己曾在外漂泊,有个人把他错认为私窠子,将一瓶脂膏送予他。

竹老翁摇头晃脑地环顾室中,问道:“那姓金的娃娃和左姑娘去了何处?老夫昨夜饮了些酒,醒来便不见他俩人影。”

看来连竹老翁也不知他俩行踪,王小元想了想,从金乌的酸枝木小箧里翻出只圆荷包,倒出许多白花花的银子来。

这两人连银子都不曾带在身上,想必是未走远,过段时日便会回来。想到此处,王小元叹气道:“甭管那两位如何你侬我侬去了,老前辈,咱们找些差事做罢。”

老翁反而眼中迸出精光,揽过他肩头道,“趁这时候,随老夫一块儿去作乐,如何?”

王小元呆呆问道:“作乐?如何作乐?”

“老夫先前就觉得你这娃子被管束得多了,如今趁你少东家不在,咱们去醉春园仔细耍耍。那儿的姑娘个个蜂腰雪肌,好看得紧。”

“老夫带你去寻花问柳一番…”

竹老翁神秘兮兮地伏在他耳边,道。

“…好好尝过那人间极乐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