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2/4页)

而刘太后听完目光闪烁了一下,没想到郭九尘安排刺杀皇帝陷害安郡王的人竟然会是顾悯,这是什么样的机缘巧合?

“有没有虚言,哀家日后自会查明。”刘太后不动声色地道,“但平阳王有谋逆之心乃是事实,三司已经查明,你不该煽动皇上与内阁对立。不过哀家也能体谅你想救平阳王报答养育之恩的心情,这次就不追究你的罪,哀家会安排你马上离宫,若再生事,哀家绝不会轻饶!”

顾悯双手交叠高举过眉,目光坚定地看着刘太后,言辞铿锵有力道:“太后容禀,义父对朝廷,对您和皇上绝对是忠心耿耿,无半分谋逆之心!只不过是因为这次进京觐见,并没有像其他藩王一样给杜首辅送礼,就被杜首辅诬陷栽赃有反心,太后,平阳王冤枉,请您明察!”

刘太后不耐地甩袖道:“够了!杜首辅乃是当朝重臣,岂容你这样诬蔑!顾少君,哀家看在和你生父交情的份上,今日对你所言不与你计较,你若是还冥顽不灵,就别怪哀家不念旧情!”

顾悯面色不改,无惧无畏道:“太后,若臣可以证明平阳王的忠心,太后能否网开一面,下旨重审此案?”

刘太后不屑冷笑,“你又不是平阳王肚子里的蛔虫,他忠不忠心,你又怎么知道?如何证明?”

顾悯从袖中掏出一物,双手奉至太后身前,垂眸恭敬道:“此乃调动平阳王府所辖境内二十万精兵的兵符,臣代平阳王献给太后,今后整个平阳王府听凭太后差遣,如此,可能证明平阳王之忠心?”

刘太后半信半疑地从顾悯手里拿走兵符,仔细看了两眼,顾悯献上的的确是真正的兵符没错。

不过刘太后还是没有松口,把兵符放在桌上,不领情地道:“各地藩王所辖军队本来就都要听从朝廷调遣,难道没有这兵符,平阳王的二十万大军,他们就要造反了?”

“不敢。”顾悯说,“但其他藩王或许效忠的是朝廷,而平阳王府,今后只忠于太后您一人。”

刘太后眉头动了两下,表情也有松动的迹象,凤目沉沉看向顾悯,“你用什么保证?”

顾悯抬起头,神色坦荡直视太后道:“用臣这颗项上人头!太后尽管可以留下臣为质,这样就等于手里掌握了平阳王的包庇逆犯的铁证,如此整个平阳王府的生死就尽皆在太后的掌控之中,试问平阳王怎敢对您不忠?”

刘太后看着站在她面前,侃侃而谈的顾悯,他挺拔的身姿如同一棵苍松翠柏,出尘绝然,身影慢慢与记忆中的某人重叠,刘太后眼里忽然有了一瞬的恍惚。

“你真的很像你父亲,这口才,这气度,一看就知道是他的儿子。”

顾悯淡淡道:“父亲去时,臣不过七岁,父亲的样子,臣已经不太能想得起来了。”

刘太后看着顾悯的眼睛,嘴角有了些许笑意:“你的眼睛长得和他很像。孩子,你为平阳王奔走鸣冤,那你有没有想过,你徐家或许也是被冤枉的呢?”

顾悯看了刘太后一眼,随即收回视线,“臣给自己取名为‘顾悯’,就是要提醒自己,我是靠上苍怜悯,恩人眷顾,这才得以苟活于世,应当时常心存感恩,义父又给臣取表字‘君恕’,也是要臣放下过往,遵从本心而活。至于徐家当年之罪,斯人已逝,是非清白臣已经不想再追究,臣如今只想好好报答义父和太后的恩情,做一个无愧于心的忠孝之人。”

刘太后听完,眼里已然升起对顾悯颇的欣赏之色,微笑着点头称赞道:“是个有情有义的好孩子。你对哀家的忠心哀家明白了,至于平阳王的案子,既然皇上已经下令由北镇抚司重审,那哀家就看在皇帝的面子准了。好了,今日哀家也乏了,你先回去吧。”

顾悯一脸掩不住的欣喜与感激,行礼道:“谢太后恩典!那臣告退。”

等到顾悯离开了寿安宫,忽然从寿安宫内殿走出来一个身着高级宦官服制的老太监,但不同于其他高级宦官的是,他的宦官服胸.前还绣有一条腾云驾雾的四爪金蟒,而整个皇宫里,也就只有一个宦官能得此殊荣。

刘太后重新拿起桌上的兵符,放在手里端详,对走过来的郭九尘说:“你怕是做梦都想不到,你派去刺杀皇帝的人,会是徐问阶的儿子吧?”

郭九尘往顾悯离开的方向看了眼,“太后相信他说的话吗?”

刘太后斜眼睨他:“他说了很多话,你问的是哪句?”

郭九尘笑了下,额头上的皱纹挤出条很深的褶子,“自然是说他已经放下过去,不想追究徐家当年灭门案的话。”

“想追究,也得有证据才行。”刘太后抬手拨弄了下发髻上簪的珠翠,尾指上戴着的护甲散发着幽冷的光,“先皇后先太子死了,徐家舒家的人也死了,所有当年和那件事有关的人都已经消失,你自己说的,这件事你做的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既然如此,他只不过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还有本事翻出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