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天安人和(第2/3页)

王皇后见她行事越发不像样子,便和嘉佑帝进言,说是膝下空虚,想要将四皇子过继到自己名下,让他成为名正言顺的嫡子。

嘉佑帝自然求之不得,一口便答应下来,然后很快就让钦天监选好了日子,举行典礼将皇四子上了玉牒,成为大魏朝第二个嫡子。

慈妃眼看着板上钉钉的太后之位被抢,整个人都疯了,她于某日请安过后,拔出簪子刺伤皇后,终于被关进了冷宫之中,遇赦不赦。

嘉佑帝虽不想这样对待四皇子生母,但安抚皇后和她背后的势力显然更为重要。皇后遇刺之后,终日惊惧不已,致使颈间伤口久久不能愈合,于嘉佑三十九年冬,撒手人寰。

皇后之死是为国丧,民间以日代年,需为皇后守孝三日,身为皇后玉牒上唯一活着的嫡子虞续,却需要守孝三月。每日需晨起奉香烧纸,而后跪哭母灵两个时辰,方才能离开灵堂,而且守孝之时饮食要素淡且少。

皇四子从小受大儒们熏陶,是一个至纯至孝之人,他对皇后娘娘深感愧疚,因为他明白若不是他的母妃犯上,皇后不可能死。所以每日尽了孝道之后,还手写祭文十篇于灵前焚烧。

不过月余,虞续原本圆润可爱的小脸便已瘦的不成样子。嘉佑帝有心让他不要再继续,却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嘉佑帝也看出皇后娘家原本责怪的态度有些松懈,便也默许由他这样做了。

十二月底皇后出殡,皇四子虞续披麻戴孝扶灵十里,不仅让皇后娘家终于释怀,也在文武大臣面前树立起一个至纯至孝的形象。可是,他自己却感染了风寒,当晚便高烧不止。

宫里的太医轮番守夜,京城所有寺庙和道观都安排了人诵经祷告。嘉佑帝大赦天下,所有犯人罪减一等,以求皇四子能转危为安。可惜的是,皇四子到底还是没能救回来,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宫里便又传来了丧钟。

嘉佑四十一年春,皇四子薨。

又是风寒,谁也没想到,只两场小小的风寒,竟会使偌大的皇朝陷入这种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皇四子的葬礼无比隆重,这耗费了嘉佑帝和大臣们无数心血培养的孩子,是以太子之礼下葬的。

嘉佑帝先丧妻后又痛失爱子,经此打击也重病了一场,从此,身子骨就不复往常,而且,他当年求医问道之时难免要服用一些丹药,在这些东西的作用下,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皇二子虞绍,当时的敬王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危受命,肩负起整个大魏王朝。

在温太傅等忠心臣子的辅助下,虞绍总算度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间。他兢兢业业,励精图治,让那些原本不太看好这位一直以来表现平庸的敬王的臣子们刮目相看。太医院也是比任何人都重视这位敬王的身体,平安脉一日三请,吃的东西也都是用温补的食材炖煮而成,丝毫不敢怠慢。许是因为如此,虞绍的身体竟比以前好转了许多,总是青白的脸上也出现了几丝红润。

嘉佑帝见此情景,心中倍感安慰,原本因为担心后继无人的郁卒之气逐渐散去,身体也慢慢好起来了。

可是,嘉佑四十二年冬,漠北的那场大雪,将原本有些好转的嘉佑帝再次拉入深渊,几夜之间,死伤无数,朝中动荡不安,群臣纷纷上奏,恳请卧病在床的嘉佑帝颁布“罪己诏”,恳求上天施恩。

二皇子虞绍为了灾情不眠不休,身体每况愈下,几日下来,气色竟比嘉佑帝还要难看一些。

病榻之上的嘉佑帝心如死灰,他回顾了一下自己这一生,觉得自己可能真的是个失德之人,不然的话,上天怎么会如此对他?自他继位之日起,大魏上下天灾不断,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他诞下的皇子,身体好的活不久,活得久的身体孱弱难担大任,这是天要亡他虞皎啊!

怒急攻心之下,嘉佑帝只来得及留下最后一封诏书,便不省人事。之后的这段时间,他偶尔也会醒来一两次,但通常都是用浑浊的双眼看看众人,嘴里叫着“续儿”和“纯儿”便又昏睡过去。

虞绍心中难过,但他也早就认清了父皇对他从未有过期望的这件事。不知是不是嘉佑帝的病情激发了他的斗志,虞绍的身体撑过了这次危机,他先代替父皇颁下了罪己诏,而后又得礼部尚书献策,成功治理好漠北雪灾一事。

嘉佑四十三年二月,嘉佑帝驾崩,二皇子虞绍上位,改国号为天和元年,意为天安人和。

……

天安人和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受人辖制?他便是想管,也有心无力!

天和帝明知左右二相结党营私,互相攻讦,可是不论处置哪一方,都只能落得一家独大的后果。若两方都处置,群龙无首之下,两方的人马必将更难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