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合二为一(第2/3页)

“好,那就只说季考一事。当时微臣从书中画出了七道题,然后便在国子监外院开了一个短会,嘱咐各位博士着重讲解。但当时离季考不过六七天时间,虽一天一句尚能讲完,但是要让学子们有个深刻的印象,还必须再进一步将范围缩小。得知此次出题者为温太傅,微臣心里便有些担忧。因为微臣自考取状元之日始,从未见过他老人家,只知他在朝中素有贤名。微臣想过上门拜访,可温太傅府上车马众多,俱都是手持拜帖想要上门拜访者,他们都被拦在了门外,楚辞何德何能能够得温太傅他老人家青眼有加破例接见呢?于是这种想法只有作罢。”

楚辞直言不讳他曾想过探听口风一事,倒让其他人没什么好说的。但凡考试,谁不事先打听主考官喜好?

“不过,温太傅虽然见不到,但微臣院中有一学子名唤温然,乃是温大人之子,温太傅之孙。比起旁人,他必然是更加熟悉温太傅的,所以微臣就把温然叫了过来,询问他温太傅的一干事宜。温然告诉我温太傅去了闽地讲学之事,并途中见闻若干,故楚辞才能猜出考题是何。不过我也不是十分确定,只是想着干脆拼一把,万一猜中了,外院便可避免被评为差等的命运,若不幸没有猜中,也不过是延续之前的评价罢了。万幸,微臣此次猜中了。”

“你是说,你单凭着学子的三言两语,便猜出了考题,这种无稽之谈,你们难道也信吗?”秦御史上前一步,他觉得大家看上去似乎又要被这楚辞说服了。

“为何不信?”温海说道,“楚司业乃我大魏朝第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秦御史不也是因为如此所以才对他诸多关注的吗?他足智多谋,能够洞察人心,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哼,温大人,你是怕你家小儿惹上是非,故才为这楚辞说话的吧?”秦御史见温海为他帮腔,立刻出言讥讽。

“小儿不过说了几句实话,怎么就能惹上是非了?莫不是以后学生对待授业恩师也不能坦诚相待了?”

“你莫要把话题扯远,我看,分明就是你家小儿从家中偷得此次季考的题目,然后拿给了楚辞。”

秦御史此言一出,立刻得到了温海和楚辞的怒目而视。

“秦御史,我记得咱们大魏朝有一条刑法为诬告者反坐,不知大人可记得?”楚辞问道。

秦御史呵呵一笑,说道:“本官乃是御史,言官从不以言获罪。”

“哦,怪不得秦御史说话从来毫无顾忌,肆无忌惮地将各种罪名压在别人头上,原来凭的都是这一条。怪不得别人要说,官字两张口了。”楚辞冷笑一声然后说道。

秦御史张口结舌一会之后,愤然开口:“你是说本官冤枉了你们,那你说说,这学子温然到底说了什么,才让你确定题目的?”

楚辞把上次温然给他讲的话又重新说了一遍,在场的大人们也想知道他是怎么猜出来的,便也凝神细听。

“……闽地两村差异,不在于此地村民贫穷或者富贵,而在于他们有无受过教化。温太傅位列三公,主管的便是教化万民这一块,他以小见大,从这小小的村子想到了整个大魏朝的文教方面。他会在闲聊时说起这件事,便证明这件事已经让他极其烦恼了。所以,微臣才大胆猜测,温太傅可能会出《孟子》中的这一句,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所忧之事便是如此。亚圣主张先富而后教,可那个村庄人人富裕,却把进学之心全部抛却了,长期以往下去,此地必会成为貊乡鼠壤之地。”

楚辞的这番推断,听上去没有半点牵强,当温然的那段话一说出来,有不少饱读诗书的大人都想到了这一句。

“那那也不能说明你就是从这里推断出来的。说不定这是你看到题目之后胡乱编造的!”秦御史还在嘴硬。

“是与不是,问问温太傅他老人家便是了。还请圣上请出温太傅他老人家,还微臣和学子温然一个清白。”楚辞义正言辞地说道。

“不必了。”龙椅上的皇帝说道,“这次的考题是朕于考试前一晚定下的。朕之所以定下此题,就是因为温太傅此次出外讲学的见闻。楚司业不过歪打正着罢了,并非什么舞弊。”

满朝文武心里都在腹诽:既是如此,您老人家又何必要看这一出呢?直接一句并无此事不就够了,为何非要看臣子们乌眼鸡似的斗来斗去?什么人哪这是!

皇上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心声,他微微一笑,而后说道:“各位肯定在想,朕为何不开始就点明此事?若朕一开始就明说了,大家又怎能听见楚司业这精彩至极的一番辩白呢?通过此事,朕也发现了,御史台某些人行事,似乎不为监察百官,而是利用这权利谋私泄愤。不过是初次弹劾状元郎未成功罢了,之后便将所有目光都投注在他身上,一言一行仿佛那骂街的泼妇,尖酸刻薄,咄咄逼人,哪里还有朝廷重臣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