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2/3页)

“哥,你真是……”志翔不知该怎么说,又看了忆华一眼。“这样麻烦人家高小姐……”

“得了!得了!”志远叫着说,“八年不见,你真成了绅士了,哪来这么多客套?忆华就是忆华,什么高小姐,她还有个意大利名字,叫弗兰西丝卡,噜苏极了,就叫她忆华吧,咱们不是意大利人!走吧!我们到忆华家里去。志翔,你别认生,忆华家就和我自己家差不多,你来了,也要把她家当成自己家,用不着客气,也用不着分彼此!”

话说得很明显了,志翔暗中微笑了一下。自从在飞机场见到志远,还没看到他像现在这样神采飞扬。

走出了房门,下了楼,他们置身在阳光里了。罗马的阳光,罗马的陋巷!志翔打量着周围的环境,心里模糊地想着,是不是任何著名的城市里,都有着这样嘈杂零乱的角落!可是,零乱归零乱,那异国的情调仍然浓重,地是石板铺成的,巷尾有古老的小教堂,竖着孤寂的十字架。路边有各种小店,面包、酒吧、小咖啡馆、Pizza(种意大利饼)店,一个胖大的意大利女人,正站在饼店门口吃Pizza,志翔惊奇地看着她把乳酪拉得长长的,再绕在饼上,送进嘴里去吃。

“意大利人最爱吃乳酪!”志远笑着解释,“乳酪和啤酒!所以,十个意大利人有八个是胖子!”

他们停在一家小小的皮鞋店门口,门面很小,挂着大张大张的羊皮牛皮,几双鞋子,门上有个招牌,用意大利文和英文写的,翻成中文,是“荷塞鞋店——修理,订做,准时交货”。

“到了!”忆华微笑着说。

志翔惊奇地看着这门面,想不透怎么会到了一个皮鞋店来。

“我爸爸从学徒干起,”忆华安静而平稳地说,“做了一辈子的鞋匠,荷塞是他的意大利名字。”

“你知道,”志远接着说,望着志翔。“意大利皮鞋,是世界闻名的!”

世界闻名的意大利皮鞋,中国的鞋匠!志翔有一些迷惘,不知心中在想些什么,犹疑中,忆华已经推开那扇玻璃门,门上有一串铃铛,顿时发出一阵清脆的叮当声。同时,忆华扬着声音喊:

“爸爸!客人来啦!”

“该罚!”志远咂了一下嘴。

“怎么?”忆华回头凝视着志远。

“刚说过是一家人,你就说是客人!客人,客人,谁是你的客人?”他微笑地、抢白地问到她脸上去。

忆华的脸又红了,眼睛里流转着光华。志翔发现她很容易脸红。望着她和志远间的神情,他不禁看呆了。正出神间,屋里响起一阵热烈的、爽朗的、低哑而略带苍老的嗓音,叫着说:

“志远!是志翔来了吗?”

跟着这声音出现的,是一个中等身材,宽肩膀,满头花白头发的老人。他脸上刻满了皱纹,眼角眉梢,到处都有时间和风霜刻下的痕迹。可是,他那对眼睛却是炯炯有神的,面颊也是红润而健康的。他看来虽已年老,却依然健壮,而且,是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人。他腰上还系着一块皮围裙,一走过来,就满身都是皮货的味道。

“高,”志远对这老人的称呼相当简单。“这就是志翔!”他像献宝般把志翔推上前去。“一个未来的大艺术家!你看看他,是不是很漂亮?”

志翔又有那种尴尬的感觉,对老人鞠了一躬,他恭敬地喊了一声:

“高伯伯!”

“叫我高!”老人爽朗地喊着,“中国人叫我高,外国人叫我荷塞,没有人叫我高伯伯,也没有人叫我真正的名字,我的中文名是高祖荫。当年,只有忆华的妈叫我祖荫,自从她妈去世了,就没有人叫我祖荫了。”

“爸,别提老事哩!”忆华柔声说,走过去,解下父亲腰上的围裙。“怎么还系着这个呢!”她半埋怨半娇嗔地说,流露出一份自然的亲昵和体贴。老人用爱怜的眼光望了女儿一眼。

“好,不提老话!今天是高兴的日子,志远,咱们得喝一杯!忆华这傻孩子,做了一桌子菜,像发疯了似的,她准以为你们家志翔是个大饭袋……”

“爸爸!”忆华又红了脸,很快地睃了志翔一眼。

“怎么怎么,”高祖荫说,“今天我一直说错话!好哩!来吧,来吧!我们来吃饭!”他拉着志翔的胳膊,又站住了。仔细地看了他一眼,他抬眼转向志远。“他长得很像你!志远。”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某种感动的情绪。

“像八年前的我,是吗?”志远问,声音里忽然有了一抹酸涩的味道。

“志远!”忆华喊了一声,声音轻柔婉转,婉转得令人心动。她的眼光直视着志远,欲言又止地咬了咬嘴唇,终于说:“你安心要等菜凉了再吃,是吗?”

“进来进来,到我们的小餐厅里来!”高祖荫很快地嚷着,“志翔,我们的房子虽然又破又小,我们欢迎你的诚意可又真又多!瞧!咱们丫头做了多少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