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第4/4页)

洪文帝看了投票,便笑了:“你们是商量好的吗?这投了跟没投一样。”

三位皇子,一人三票。

可不正是商量好的吗?

但大臣们岂会承认,连说这是巧合。

这三位皇子,各有优势,谁都有可能荣登大宝。在没有尘埃落定之前,任何一位都不能得罪。

所以这几位大臣就出了这么个主意,他们公平地投票了,最后洪文帝选谁,都怪不到他们头上。

臣子们的小九九洪文帝心知肚明。

他年纪一天天上来了,皇子们大了,到立皇储的时候了,大臣们小心谨慎,他能理解。

洪文帝便把视线投到三个儿子身上:“老大,你觉得这次的监临官该由谁出任?”

大皇子不慌不忙,拱手道:“儿臣想举荐三皇弟。儿臣是长兄,若论次序,自然该儿臣最先做这个监临官,给弟弟们做个榜样。但儿臣之前没做过,抡才大典三年一次,举国瞩目,儿臣怕自己办不好出了糗,所以想让三皇弟今年先开始。他比儿臣办差的经验多,有他今年开个好头,下回儿臣就知道怎么办了。”

这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洪文帝与几位大臣都微微点头。

洪文帝又问萧湛该选谁。

萧湛道:“儿臣觉得四皇弟很合适。”

洪文最后问四皇子,四皇子笑望了大皇子一眼,最后视线落在萧湛身上:“儿臣与大皇兄看法一致,想举荐三皇兄。”

两票对一票,最后这差事就落到了萧湛头上。

春闱是国之大事,洪文帝本来也意属萧湛,四皇子会举荐萧湛,他不奇怪,只是没想到大皇子这次这么懂事,也会举荐萧湛。

洪文帝心里存了个疑。表面对大皇子很满意。

“清华,你选主考官出来;副考官就由老大来选;老四,一百誊抄官,你举荐二十个。”

科举考试是收买人心、拉拢自己人极好的机会。

主考官、副考官选出来的士子,见了他们要叫一声老师,以考官的门生自居。

一届春闱下来,主考官、副考官一下子能收获上百进士门生,这些门生以后会站在自己老师派系这边,替老师效力。

而主考官也好、副考官也罢,包括阅卷官、誊抄官,只要安安稳稳把这次春闱办好,来年的官职都要升一升的。

所以,萧湛当了监临官,由他来选主考官,那主考官自然而然会站在萧湛的阵营里,主考官选出来的那些进士,自然也愿意为萧湛效力。

这便是科举的关系网了。

大皇子把这样一个收买人心的好机会推给萧湛,说他没有后招,谁信?

一出养心殿,四皇子就提醒萧湛:“大皇子怕是没安好心,你一定要注意。”

他实在是一心一意替萧湛打算。

萧湛点头,冷厉的脸孔上一派平静:“放心吧,我不会让他讨到好的。”

四皇子面上真诚,心中冷笑,我当然放心,你们鹤蚌相争,我便坐收渔翁之利。

斗吧,斗吧,你们斗得越凶,我越高兴。

转眼过了春节,离春闱开考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京城各大客栈都住满了前来考试的学子。

优异者有优异者的圈子,文采一般的有文采一般的圈子。

有个浙江籍名叫张跃的白胖学子,突然频繁在两个圈子里乱窜。

他原本文采一般的纨绔子弟,此次来京城,不过就是借着参加科举的名头来京城看看有没有发财的机会而已。

刚到京城时候,他就说了,反正也考不上,不如吃好喝好玩好,想办法做一门生意,留在京城繁华之地。

可进入正月之后,他不再眠花卧柳,吃喝玩乐,突然变得勤奋起来,整日拜访学子们,到他们的房间求教,一待就是大半天。

他很虚心,拜访的都是今科热门的人选,他拿了试题,请人家帮忙做,文章做好后,他便送上一二百两银子作为教学费用。

一来二去,学子们,特别是贫困但文采斐然的学子们,都给他做过文章。

张跃就开始宣扬,说他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今科必中。

然后,他开始跟那些文采很一般,但家境富裕的学子们接触,先跟人家一次吃饭,熟悉之后,就单独私聊:“我有今科试题,并让今科热门人选做出了文章,高中的希望没有十成也有八成,文章五千两一篇,不中包退,你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