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3/4页)

可问题就在于,李湛让礼部的人,将二皇子也葬在将军陵里。

一个皇子和一个将军合葬,这事儿在大渝朝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礼部的人自然不敢随口答应。这种不合仪制的事情,他们若是一拍脑门子答应了,回头文武百官闹起来,那可就麻烦了。

到时候李湛是摄政王,朝臣还能挑他的理?

真出了事情还是礼部这些人背锅,是以谁也不敢轻易松口。

事情闹得很僵,最后礼部的张尚书都亲自出了面,也无济于事。

李湛铁了心要这么办,谁说也不听……

张尚书无奈,只能去找了纪轻舟。

谁都知道,这位纪小公子在王爷面前很有面子,他的话说不定王爷会听几句。

“周统领和二殿下葬在一起,违礼了吗?”纪轻舟朝张尚书问道。

“咱们大渝没有这个先例啊!”张尚书道:“依着律例,皇子薨逝都是可以葬入皇陵的,好端端的也没听说过哪个皇子会葬入将军陵……况且,周统领和二殿下……非亲非故……”

“非亲非故?”纪轻舟冷笑一声开口道:“王爷如今正在经历丧亲之痛,没工夫和你们掰扯,既然张尚书今日来找我,我便替王爷与你好好说道说道。”

张尚书在朝堂上是见识过纪轻舟那气势的,今日听闻此言便有些后悔了。

他来找纪轻舟只想着纪轻舟的话在李湛面前管用,却忘了这纪家小公子向来都和王爷一条心,这回可算是找错人了……

“当初西峰营那案子,不是有人拿周统领和二殿下‘过从甚密’一事做过文章吗?”纪轻舟道:“满朝文武都知道周统领和二殿下‘过从甚密’,张尚书为何说他们非亲非故?”

“这……”张尚书开口道:“纪小公子,你知道老夫的话并非是这个意思。”

“你不是这个意思,但我却是这个意思。”纪轻舟开口道:“那日在朝堂上,张尚书也为当年的案子领了责,今日还未过三日之期,张尚书可有静思己过,问问自己在那件案子上有什么失责之处?”

张尚书没想到他会翻旧账,一时有些没回过神来。

纪轻舟又道:“既然周统领的死满朝文武都有失责之过,如今二殿下又是为此事而自戕,那么二殿下的死便也与满朝文武的失责都脱不开干系。”

“你这话?”张尚书闻言顿时便急了。

“我说的不对吗?”纪轻舟开口道。

张尚书面色铁青,却半晌没说出什么反驳的话来。

入朝为官,本就有劝谏之责,当年的案子他们若齐齐上奏力谏,结果便很有可能会不一样。他们的沉默和怯懦,导致了那一场悲剧,也间接导致了二皇子的死,纪轻舟这话说的并没有错。

“二殿下如今尸骨未寒,张尚书摸着良心问问自己,是当真觉得他与周统领非亲非故不适宜葬在一处,还是怕此举开了先例,回头让朝中的言官们挑了理不好交代?”纪轻舟质问道。

纪轻舟这话一语点破了对方的心思,张尚书面色青一阵红一阵,简直是惨不忍睹。

“你们失责一次,已经让二殿下抱憾终身,这第二次难道还要让他永世不能瞑目吗?”纪轻舟问道。

张尚书闻言叹了口气,却没再说什么。

次日,礼部便拟了个章程出来:即日起在京郊选址修建将军陵,二殿下的灵柩暂时停放皇陵,待将军陵修好之后,与周楚一起入葬。

只不过他们顾忌着流言,没用合葬一词,而是引经据典地编了些诸如“莫逆之交”之类的话,给两人合葬一事找了个由头。大家都是聪明人,既没有人明说,面上自然也不会有人戳破,说是莫逆之交,那便是吧……

这件事情的落定,显然让不少人都松了口气。

熟悉李湛的人都知道,这几日李湛的情绪一直都在压着,谁也猜不到若这件事情没能办好,李湛会不会发飙。事实上,到最后就连张尚书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心道幸好纪小公子在此事上推了一把,否则惹怒了李湛,吃不了兜着走的还是他们。

数日后,众人才返回京城。

马车刚入了城门,便有一人骑马赶来,纪轻舟掀开车帘一看来人竟是秦铮。

秦铮前些日子被李湛派去处理流寇的事情,眼下才回来。

“我昨夜便回来了,本想着人去皇陵通传一声,又听说你们今日便回来。”秦铮朝李湛道:“那边的事情都处理完了,还有件事情要告诉纪小公子一声……”

秦铮转向纪轻舟道:“你兄长和图大有找到了,如今正在纪府。”

纪轻舟闻言一怔,好半晌都没回过神来。

这相聚来得有些突然,尤其在二皇子刚薨逝不久的节骨眼上……

纪轻舟甚至觉得这像是老天爷在跟他开的一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