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饭饭(第4/6页)

就是今日早朝,这立后一说又被人旧事重提,原本一项对此云淡风轻的皇帝,突然发了脾气。痛批满朝文武不思进取,不尽值守,只吃皇粮,不干实事,一遇到点什么事只知道往玄学上甩包袱,立后就算是国事,那也只是后宫变格,是朕枕塌之畔多一人相伴而已,若是如此就能平息蛊患、治得了水患,那还要你们这些人干什么?!

满朝文武立刻被怼得哑口无言,有心思活络的人仔细琢磨了一番皇帝的话,从‘蛊患、水患’出发,自认为领略了精髓,便斗胆谏言道:“我大周虽自开国以来也有后宫不得干政之说,但历代国主也多有破例之允。可见我大周后宫之中也不乏惊才绝艳之辈。前朝更有如孝慈太君这等经天纬地之人,当年孝慈太君曾推崇新政,允天下哥儿也可参与科举,此事虽因其百年而未推行,但当年一经提出也是天下归心之状,陛下若是求贤若渴,何不重修新法,广纳天下贤才?”

“新法新政岂是你说得这样容易!”有人立刻出列反驳,“陛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朝变都是由法变引起,望陛下以天下太平为重,三思后行啊!”

又有人道:“此言差矣。自古变则通,通则盛。所谓海乃百川则为最。大周如今国力强盛,四海归心,正是新象萌生之际,先人遗志重新复启之时,臣以为此时可推行新政。”

“臣认为不妥!如今大选在际,番邦皆有送哥儿入宫,此时推行新政,孔被番邦钻营,望陛下另择他时,万求稳妥为嘉。”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又开始了每日的‘吵架’场面,反倒是周斐琦坐于龙椅之上,又恢复了往日神情,一副战外观局之态。

臣子们很快就分成了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再也不见刚开始那扭成一股绳儿逼皇上立后的劲儿了。吵到最后,一位老臣突然出列,冲高坐龙椅的周斐琦行礼进言道:“陛下臣以为,今时不同往日,若行新政必先树新帜以证天下仕子。”

这话就是说,你要想给哥儿开科举,至少得先让传统的读书人认同哥儿里也有人能力出众可为国之栋梁,否则,天下读书人心里不服气,早晚还是会生祸患。

大殿里有一瞬间安静,众人这才发现说话的人竟然是两朝元老户部尚书李大人。他说话,一般人还真没资格也没胆子敢跟他杠,主要人家是两朝元老,资历辈分在这儿摆着,再一点这位多次主持科举桃李遍布朝堂,能与之抗衡的人从来就只有同为两朝元老,同样桃李遍布朝堂的兵部尚书刘大人。

可是今天,刘大人不知怎么回事,竟然对此一声不吭,这难道是默认了死对头的说法?

刘大人:你们这帮小年轻儿懂什么?老夫之前在御书房亲眼所见,皇帝早就有在物色新帜人选。而且那人他也见了,有才还不讨人厌,将来定有大用,这样的人若是被埋没,到真可以称得上是大周的损失。所以呀,这次老夫才不是让着李老头儿,老夫只是为大周着想,才暂时放他一马!

一直没开口的皇帝此时终于再次开口,道:“李爱卿所谓新帜一说倒是稀奇,可有人选推荐?”

李大人一个标准的亲皇派,当然明白皇帝这话的用意,道:“据臣所知,前些时候的治水草案乃是高侍君献策,高侍君出身江南高家,与孝慈太君同源,其人亦才华横溢,又对大周忠心耿耿,因此臣推荐高侍君为新帜人选。”

朝堂上多少人精,李大人这话一出,立刻点醒了一大片,瞬间无数人觉得自己幡然醒悟了,马上跟风附和起来!

这若是放在之前,周斐琦恐怕立刻就拍板定了,然而此刻,他自己对高悦的感情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种明显要将人架上火堆的事情,他突然就不忍心了。因为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他,高悦是他心里那人的概率还有50的可能,如果验证成真,他却把高悦推到了火堆上烤,那他必定会非常自责非常愧疚,甚至追悔莫及。

皇帝半天没吭声,大臣们又有些懵了。正不知如何是好,就听皇帝幽幽开口,道:“此事再议。”

圣意难测,此话不假。

高悦一觉醒来,又错过了给太后请安的点儿。不过,昨晚事多,他们许多人都加班加点,太后估计也是体谅他们,特意命人来极阳殿传话,令他用完早膳后再去永寿宫。

因此,高悦也没急着起床,人就躺在龙床之上,举着自己的左手,看着掌心发了会儿呆。

他大概是睡了一觉的缘故,脑子此刻异常清醒,他回想着昨日周斐琦在他手心里写那半首诗时勾回之时轻颤的习惯,以及最后那诗的名字——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