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第6/6页)

周瑜依旧含笑立在皇帝对面,不语,不动,胜算在握。

刘协盯着他,电光火石间,将一切都串起来——他明白过来!

周瑜不是一个人,他的身后有张昭、有孙权、乃至于水火不容的吴地四大家族。

孙权的忠诚,张昭的顺从,四大家族的殷勤,这一切都是软化他这帝王心的表象!

早在朝廷到来之前,此地原本斗得不可开交的各方势力早已达成了协议——我们之间可以斗,但我们决不允许朝廷的势力渗透进来。这是“我们”的地盘!

但设若皇帝一来,从孙权而下,所有人都是横眉冷对,不奉召,不觐见,事情一定会传扬开来,那么就不是谈判,而是在逼着朝廷开战了。

说到战争,吴地有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但吴地的这些巨头们,并不想引得朝廷大军压境。

所以有了孙权远迎,张昭呈书,顾、陆、朱、张各献殷勤,给足了皇帝脸面,给足了朝廷尊重,但此刻周瑜一个人说出来的,才是他们全部人的诉求。

他们要吴地半自治。

刘协全然明白过来。

如果此刻他答应下来,那么方才他推测出来的一切,都不会出现在史书上,也不会出现在任何官方的记载上。后世大约会写皇帝与周瑜惺惺相惜,包容体恤,为吴地百姓不遭战乱,为天下止兵戈,就此答应了周瑜所请,成就一段佳话。

现在这出戏,戏台子已经由吴地的各方势力搭建好了,就看他这皇帝是否选择唱下去。

他若是肯唱,自然最好;但他若是不肯唱,可当真做好准备,发兵攻打吴地了吗?

吴地没有冀州袁绍那样外宽内忌的主公,也没有荆州那样被左右包夹的地形,有江水作为天然的屏障,有凶悍的民众作为忠诚的战士。旁的暂且不论,朝廷有足够的水兵吗?

这么许多想法在刘协脑海中同时闪现,不过都在一刹那之间。

刘协望着眼前含笑而立的俊美男子,叹了一声,道:“公瑾一曲,价值连城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