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直到建安三年结束, 年头转入建安四年,刘清才再次见到皇帝踏足长乐宫。

这阵子朝廷要对袁绍用兵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刘清早就有心要问, 但自从那次搜宫之后,皇宫内规矩越发森严了, 连她都不得擅自进入未央宫,因此直等到皇帝来长乐宫, 她才找到机会询问。

“我从前竟不知道子脩的父亲乃是大忠臣, 还一直心中惋惜,子脩那样的人才, 父亲却跟了袁绍。” 刘清现在也学会了委婉,先试探着从皇帝可能喜欢的话题入手, 笑道:“父亲已经封了曹侯,儿子几时也封侯呢?子脩这些年跟着陛下,劳苦功高, 他却从不居功, 连我这样挑剔的人都挑不出错处来了。陛下什么事儿都交给他去做,却只给人家车骑将军的职。他没有相应的官职,却要管着比他高许多的人, 平时恐怕要受委屈的。”

刘协微微一笑,道:“那是从前,现下长安城中谁还敢给他委屈受?”顿了顿, 不知想到什么,脸色沉下来, 淡声道:“你挑不出错处来,不代表他没做错事。”

刘清讶然道:“子脩做了什么错事?”

刘协只露了一句,不再细说, 转而问道:“你这宫中一切都好?”

“我这长乐宫中能有什么不好的?”刘清这些年也长进了,知道皇帝其实问的是西北角的阳安大长公主。

自去岁年末搜宫过后,阳安大长公主便搬入宫中西北角荒废的一处小宫殿居住,每日宫门紧锁,除了必要的食物输送,等闲不见人员进出。

“说来姑母也真是心诚,全然不顾自己享乐了,”刘清开头两句还说得有些生涩,抬眼见皇帝自自然然的模样,渐渐也说得利落了,“去岁年末说是梦见高祖托话,要她入宫侍奉牌位五年,可保大汉国泰民安。她这便毅然入宫,自此一个人也不见,一步也不外出了。幽冥之事,虽然难说,但若有万一的希望,就是姑母的大功德,也是我大汉之幸。可恨我没有这样的福分,不曾梦见高祖,论起来我年轻有力,不比姑母更该去侍奉吗?”她说得这样情真意切,自己也吓了一跳,仿佛才发现自己还有这样胡说八道的天分,果然与皇帝是亲姐弟,只是从前没机会发挥。

刘协含笑看了她一眼,止住了这场两人都心知肚明的鬼扯,点头道:“姑母安心侍奉,实乃我大汉之福。”

提到阳安大长公主,刘清便不得不问与之相关的一件事,“姑母入宫第一日,曾邀弘农王妃之母唐夫人前来。那唐夫人留得时间也不久,大约两盏茶时分,便又出宫去了。谁知第二日就传出唐夫人的死讯来,据说家人发现的时候,她好端端躺在床上,面目栩栩如生,好似那些修道成仙的人一般。”她一面说着,一面观察着皇帝的面色,很清楚皇帝不想告诉她的事情,她是不可能从皇帝口中听到解释的,只能通过皇帝的神色去猜测。

皇帝看起来正在专心致志欣赏墙上挂着的那幅蔡先生新写的字。

刘清等了两个月,才见到皇帝,不愿意就这么放弃,又继续道:“说来可叹,弘农王妃因疫病去了,没想到她母亲也这么快就没了……也算是地下团圆了,况且若真如传言一样,那唐夫人没受什么磋磨便去了,也算是一件幸事了……”她见皇帝始终不开口,便知这不是皇帝想要谈论的话题,自己又嘀咕了几句,算是收了尾。

刘协这才道:“姑母在宫中,就没什么人来你这里撞木钟?”

“撞木钟?”

“像伏德等人不好来跟朕说,难道不会让他们的妻室亲眷来走走你的门路?”

刘清会意,她经了搜宫之事,近日也谨慎了许多,便道:“这两个月冷,我都不耐烦出长乐宫。若见人,一天三趟得换衣裳,又麻烦又不暖和。所以最近要见我的,我都挡回去了。”

刘协笑道:“挑选着,也还是要见一见的。姑母闭门不出,你再不肯见她们,她们便该不安了。安逸久了,叫她们稍加自省,也是好事儿。如今自省过了,朝廷又要用兵,可不能叫着长安城中的氛围太过紧绷了。待开春暖和了,你该见人便见人,想宴客便宴客,不要拘束。”

刘清听明白了,这是姑母幽囚宫中,朝廷需要她来传达一切都好的信息。

刘清笑道:“那就如陛下所言,待开春办一场宴会吧。只是这既然是陛下的主张,资费银两可要由陛下来出。”

“放心,短不了你的。”刘协顿了顿,又道:“如今姑母外事一概不理会,江东长公主那里你也要照拂到。”

这说得乃是伏寿。

刘清笑道:“我与伏寿倒是一向有书信往来的。她忽然嫁了那么远去,我还真有些不放心。不过她前头两封信写来,看着倒是一切都好,我真佩服她,在异地能这么快便融入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