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孙权听到皇帝关心他长兄的安危, 心中一颗大石落地,便知家中多半不会受袁术风波牵连了。他虽然深信长兄不会参与谋反之事,却不知皇帝是否能如此信任, 此刻亲眼见到皇帝的态度,走出未央殿时脚步还是轻快了许多。

刘协看着少年退下时恢复了活泼的举止, 有些羡慕得微微叹了口气。少年人的忧思只那么一两件,一旦事情解决了,便又快活起来。难怪年长者都要怀恋少年时。

曹昂见状,轻声道:“陛下要召医工相谈么?”

刘协这具身体虽然是年方十六的少年, 内里的人却已极年长。他见识既广博,见地又深, 与真正的年轻人相处时,难免要觉出对方的稚嫩天真来,因事务相处是不得不,但若他要放松闲谈时, 还是更爱与年长者。然而如今长安城中年长位尊之人,多为豪族高官,刘协与他们谈话时, 处处机锋,句句惊心,更谈不上放松了。倒是这半年来,应召入长安的医工中, 有许多年长德高之人, 从前游历四方, 各有精彩见闻,又能与皇帝论及医理。因此这半年来,刘协有时政务繁忙, 精神到半夜走了困,便喜欢召见来自各地的医工,有时谈到兴处,也有留人宿在宫中之事。

此时曹昂恐怕皇帝心中有愁闷难解,因此提议召医工。

刘协笑着摇头,看孙权已经退下,殿中再无旁人,这才靠着引枕歪坐起来,笑叹道:“穷了啊。”

曹昂笑道:“苏双与张世平二人这下该放心了。臣听说张世平此前一直担心买物资的钱收不回来了。”

“他们放心什么?”刘协笑道:“苏双是个乖觉的——你没见他方才那害怕的模样么?这是知道朕给他们的恩遇不一般,要他们去做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容易。”他慢慢收了笑意,“如今各地都不再贡纳粮食,好些的还记得送点土特产给朕,不好的呢,便如袁术自己做了皇帝。长安城就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大的地方每年就这么多产出,去年逢旱灾、蝗灾,今年又有疫病,虽说控制住了,到底减产许多。百姓没粮食吃,饿极了连病死的牲畜都吃,连病马的血都喝,可还要养着这样臃肿的层层官员。”

当初车驾西行,洛阳城中大小官员,都被董卓驱赶,来到了长安。如今天下纷乱,地方割据,长安城中,相当于是以一城的百姓,在养一国的中央官员。这个是两千石,那个也是两千石。如此加起来,岂是一城百姓所能负累的?这二三年来,朝廷也是靠着历代积蓄与董卓四处劫掠、藏于眉坞的财物勉强支撑,但仍时常捉襟见肘,况且也总非长久之计。

这等战乱荒年,粮价飞涨,朝廷若不思变,那就像真实历史上一样,跟着汉献帝的群臣要往路边摘野果充饥去了。

曹昂心中一动,抬眼看上首的皇帝。

只见年少的皇帝斜靠在引枕上,唇角犹带着散漫的笑意,眼中却透着一股森冷寒气。

曹昂小心道:“陛下的意思,是要……往周边用兵?”

长安城中,诛杀豪族之事,已带来巨大的震荡。好在皇帝杀伐果断,其后又并不株连,朝中大员仍叫他们各安其位。如此半年来,又是治灾又是防疫,朝中官员们关注的重点慢慢移走之后,浮动的人心才稍微安定下来。纵然官员体系臃肿,此时却也不好再动了。如果不改官员体系,又要维持朝廷用度,那只能是收服周边不臣之兵,增加朝廷的收入。

刘协眯了眯眼睛,没有回答,转而笑道:“朕真是该罚,竟留你到这么晚,嫂夫人在家中要担心了。”他有些俏皮得笑起来,言谈间像是真正十六岁的少年那样,一面挥手示意曹昂退下,一面笑道:“嫂夫人到底年轻,又怀着第一胎,你该多在家中陪伴,好叫她安心。”又道,“家中若有需要,可以往阳安大长公主处借人。阳安大长公主那里,什么都是齐全的。”这说的乃是女子生育时所需的稳婆、乳母等人。

曹昂便知皇帝今夜不想深谈用兵之事。

皇帝既然已经开口要他回家,他便没有再留下去的理由。

曹昂缓缓往殿外退去,临到门槛处时,又抬眼向上首看去,这个距离已经看不清皇帝面上神色,只能看到他一袭黑袍斜靠歪坐,一动也不动,仿佛要与宫灯落在青砖上的光影融为一体,在这宽广而又寂寥的未央宫中,凝成一尊不言不语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