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开始

孔修明和卡尔从电影院中走出来后,还有一点没有回过神来。

其实原著小说的结局很开放,在段潮阳再次袭击硅基生命后就戛然而止。有人因为这个结局认为小说足以走上神坛,同样也有人因为这个结局而怒骂贝塞尔。

在《地球要塞3》上映之前,无数观众影迷讨论过秦砚会如何结尾的问题。尤其是在看了前面110分钟的剧情后,观众对于最后的结局期待值达到了巅峰。

《地球要塞》毕竟是一部商业电影,秦砚不可能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在地球在段潮阳死亡后,电影的确给了一些地球人类生活的镜头。

其实硅基生命的威胁被消灭后,很多人类高层都有了各自小心思。之前是为了对付硅基生命,各地要塞才集中在一起,同时将指挥权交给了联盟会议。

没有了外敌的威胁,他们又开始想要建立自己的权力体系。如果能够成为国王,谁想当一个下属呢?

然而刚刚经历过大战,亲眼目的了士兵们的牺牲,没有士兵、普通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再掀起战争。

哪怕期间有掌权者暗中挑唆国别、肤色、语言、宗教等问题,也毫无作用。

看着人类重新开始从事生产,逐渐改变地球环境,让地表重新变得适合人居,的确感人肺腑。

不要忘了《地球要塞》从头到尾都有自己的坚定立场,它是一部反战的作品。

如何反战?从来不是高举着“世界和平”、“人类相亲相爱”、“我要远离战争”的大旗就能做到的事情。

对于战争最厌恶的人,永远只会是那些亲历过战争的幸存者。

贝塞尔和秦砚选择的方法都是让观众们看到了战争的苦难与残忍,引领观众去思考人类到底需不需要战争。

不得不说《地球要塞》在这方面做的的确很好,虽然秦砚一直在通过庞大的场面去描写战斗、战争,吸引调动观众们的情绪。

但因为秦砚对于主题把握的很好,所以观众们的感受都是,战争结束真的太好了。

可以想象,白天网络、媒体、报刊对于《地球要塞》的讨论会多么激烈。

“走吧走吧,快点去看《生于淤泥》了。”卡尔催促着孔修明说道。

孔修明有些担心的问道:“你现在真的还能看得进去下一场电影吗?要不我们改天再来看?”

其实孔修明现在特别想看《生于淤泥》,但刚才的《地球要塞3》有太多可以挖掘的内容了。

平时他们两个一起看完电影后,便立刻会回家去看影评,一起复盘、讨论电影的内容。

《地球要塞》这样一部画面和剧情都很突出的电影,完全值得他们两个花上一整晚来讨论。

孔修明敢拿自己的清白发誓,如果他们两人现在回家,卡尔肯定会拉着他聊一整个晚上的《地球要塞3》,他不要想睡觉了。

这个时候卡尔居然强行压抑住自己的激动,陪自己去看《生于淤泥》,孔修明当然会有一些感动。

卡尔立刻笑道:“这有什么大不了,看了再说。而且说实话《地球要塞3》你看一遍就过瘾了吗?之后你再陪我来看一遍呗。”

孔修明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们发现《地球要塞3》中有太多前后呼应的剧情了,秦砚同时兼任编剧和导演,真的是怪物。

“走吧走吧,快开始了。”

因为手里拿着《生于淤泥》的电影票,二人便不需要重新排队,直接往放映厅走去。

孔修明本来想观察下看完首映场的观众们反应如何,毕竟绝大部分电影的质量,看一看观众表情如何,就可以猜个七七八八。

可因为《要塞》比《淤泥》长大概几分钟,又都是零点首映场,所以第一批看完《生于淤泥》的观众已经提前散场了,于是孔修明二人阴差阳错在没有任何了解的情况下走进放映厅。

怀揣着忐忑的情绪,孔修明和卡尔入座放映厅,孔修明心中安慰着自己:

“放心吧,既然是秦砚和谢北杨合作电影,肯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走进放映厅之后,孔修明很小心地观察着周围的观众,毕竟《生于淤泥》对于华语电影的意义来说,甚至比《地球要塞》更胜一筹。

因为《生于淤泥》是一部纯粹的华语电影。

在电影《地球要塞》中,除了段潮阳和沈楚楠私下的交流使用华语,大多数的很多时候段潮阳都在使用英语。

毕竟现在地球上使用率最广的通用语就是英语,按照理性推断几十年、几百年后地球上通用语最大的可能依然是英语。

这是一个没有改变的问题,秦砚也不可能为了彰显的华国文化,强行在这种细节上做出改变。

所以之前《地球要塞》在申报奥斯卡的时候,都属于英语电影,而无法申报“最佳外语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