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章(第2/4页)

“你去吧,有消息立即差人给我报信。我回家跟耶娘说一声,免得他们担心。同时我也好好整理一下思路,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做。”唐见微的眼神利了起来,“若是可以的话,便趁此机会将这佘县令连根拔起。”

唐见微如此说,童少悬格外兴奋。

“阿慎,你是不是又有办法了?”

“暂时有个初步的想法,你先别告诉阿器她们,免得她们抱太大希望到时候失望。”

“嗯嗯!你让我不说我一定不说!”

唐见微笑着捏捏她的脸:“我的阿念好乖。”

六嫂这件事是灾难,但也是难得的突破口。

唐见微让陈叔帮她调查鹰眼刀疤男人一事,陈叔给她回过信,说暂时查不到此人。

这事儿不怪陈叔。想要在博陵找个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而且陈叔也不过是在皇室马场找了一份差事的普通人,无权无势,想要调查只能自己着手联合一些朋友帮忙留意,很难大规模地搜查。

先前童少悬跟唐见微说了吴显容中了二甲之事,唐见微特意写信且送了贺礼去给阿姿。

这头贺礼刚刚送出去,那头阿姿的信就到了,在信里阿姿分享了她入仕之事,同时也很抱歉地说,恐怕来夙县探望她的事要再往后延期了。毕竟刚刚入仕被琐碎杂务缠身,很难腾出时间。

唐见微让她好好应付朝堂,同时也提到了鹰眼刀疤男,希望她帮忙留意此人。

陈叔和阿姿那头没有消息,没想到佘县令自己露出了马脚。

本来六嫂出事的时候,唐见微本能地想到是鹤华楼在搞鬼。但听阿念这么一分析,的确更有可能和县衙内部的秘密有关。

若是鹤华楼的话,何必针对六嫂,直接将毒杀案安到童氏食铺的话,不是更能达成他们的目的?

六嫂着了这无赖县令的道,也是难缠。

得快些行动。

唐见微回家之后跟宋桥童长廷说阿念去仰光家玩了,借宿在仰光家,让他们别担心。

交待完回到卧房,唐见微没睡,点上油灯坐在童少悬平日勤力苦学的案前,抽了一张童少悬练字用过的纸,将它翻到背面,把所思所想都写了下来。

若是要将此县令连根拔起,只凭借她们这些小老百姓肯定是不行的。

最好面都不要露,以免被佘县令的余党惦记上。

最佳方案便是向上检举,让他的上峰,昂州刺史来调查此事。

可是这佘县令来夙县已经有五年之久,以他张狂的处事态度和夙县百姓对他的不满,恐怕早就有人告到昂州刺史那边了。可佘县令依旧能够在夙县作威作福,只怕这佘县令本就是刺史党羽,上下勾连,结党营私。

要是直接将此事捅到刺史那边,只会打草惊蛇。

如此一来,百姓便无处伸冤了吗?

并不。

在京城长大的唐见微很清楚地知道,整个大苍被划分为十个“道”,每个道大致有五到六个州。中枢为了能够更多地监管地方官员作风,监察错案要案,每年都会按照“道”来巡查,而负责巡查之人,便是御史台之下,察院的监察御史。

每年监察御史会下沉到每个县,逐一勘察。

这些监察御史们不是由御史台选任,而是由另一个部门——吏部选任,甚至有些御史直接由天子任命。如此一来,监察御史除了拥有监察职能之外,更保证了独立行使弹劾、审判的权利。

察院是大苍的一把斩妖剑,是高祖留给底层百姓的喘气口。

谁也不能保证大苍会永远繁盛,官员会永远清廉。

或许有一日这灿烂又自由的国度也会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建立完善的稽查制度,可以让这座楼宇坍塌得更慢一些。

活在这座楼宇的人,可以在有生之年过得更幸福一点。

唐见微算算日子,此时已经是六月上旬,正是每年察院的监察御史下到各州县稽查的时日。

一般情况下,下沉到夙县这等地方的应当是监察御史里行,便是监察御史里相对而言更为年轻,资历较浅之人。

这倒是件好事。

这些监察御史里行想要往上走,必要政绩支持,若是能够铲除一方恶霸,甚至是解决一出大案,对于年轻的监察御史里行而言,便是有政绩可表。

有了实绩才能脱掉“里行”二字,所以,面对可能发生的要案和民间的举告,他们必定是比一般的监察御史更加卖力。

唐见微打定主意,连夜写状书,等待时机呈交给监察御史里行。

有段时间没提笔,唐见微发现自己的字写得比以前丑了,而且行文时有提笔忘字,语句卡顿的迹象,这可不是件好事。

虽然她没有入仕为官的打算,但以后阿念肯定是要往高处走的,她身为童少悬的夫人,若是只会做饭而胸无点墨,只怕到时候会给夫人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