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第2/3页)

两人打打闹闹地回了家,石如琢依旧将葛寻晴平安地送入府中,再折返回自己的家。

还没到家门口就看六嫂站在这儿等她。

“阿娘?你怎么在这儿?”

“我不是看你还没回来么,担心你,铺子也打烊了,就过来等你一会儿。”

母女俩往家走的时候,说起了今天在童氏食铺发生的事情,说起了鹤华楼这些年来干的坏事。

六嫂说:“我刚才在这儿等你的时候,正巧看见了先前在童氏食铺捣乱的那两人,正在与鹤华楼的管事之一接头!不知道说了什么,双方差点打起来。看来是今天作乱不成没拿到银子,引起了争执。看来那两人真的是鹤华楼派去的,童氏食铺真是倒霉,被盯上了。”

此事说得石如琢义愤填膺:“长思和唐姐姐都是心地善良又踏实勤勉之人,一步一个脚印才将食铺开了起来。铺子才开了多长时日,鹤华楼的人就这般容不得了?若是日日去闹,生意肯定会受影响,那可如何是好?”

石如琢说着,心里有了些计较,似乎决定了一件事。

六嫂怕她胡来又受伤,赶忙劝她:“阿器啊,你可不许胡来!咱们是无权无钱的平头百姓,可斗不过那鹤华楼!”

六嫂知道女儿有些文人的烈性,看不得恶人作恶。

六嫂没读过书,可是读书人该是什么样子的,她也不是没有听过别人说起。

女儿能心存良善愿锄强扶弱,她自然是开心。可是女儿的安危还是应当摆在首位,她可不想让女儿再为任何事情冒险。

石如琢知道阿娘所想,宽慰她道:“阿娘放心吧,我自然不会愣头愣脑地与鹤华楼正面冲撞,但她们的恶行也要其他的方式可以揭露。长思一家对我有恩,我无法放着她们受迫害而不管。”

“但……”

“阿娘放心,我会保护好我自己,也会尽力保护恩人。”

石如琢连夜写了一首诗,将鹤华楼近几年所作所为,以及对童氏食铺的骚扰讹诈全都写进了诗里,乘着夜深偷偷跑出去张贴在鹤华楼正对面。

大苍科举兴盛文人辈出,因行卷风气盛行,一心想要出名者便喜欢将自己的大作随手题写,想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才华。

曾经有一段时间,从博陵到洞春,随手胡写的风气蔓延至大苍各地,无论是城墙坊门,还是各大酒楼食肆的墙壁,全都被涂得乱七八糟。

为了遏制这种不良风气,朝廷专门出台了律法,在各大州县修筑了专门斗文贴字的地方,称为“肆作台”。

肆作台一般会设在各城池人流最大的地方,夙县的肆作台就在鹤华楼对面的商街入口处。

各位走过路过的文人骚客,想要写写涂涂的,别冲着干净美观的墙壁了,来肆作台,怎么写怎么涂都没人管,还能将有心出名者集中于此,争奇斗艳。

夙县因白鹿书院的关系,也算是十里八乡最多文化人的地界,夙县的肆作台本来就在特别醒目的位置,每日人来人往不在少数,更有人专门过来围观肆作台上的文人以笔争斗,骂人不带脏字的盛况。

石如琢将她讨伐鹤华楼,揭露鹤华楼罪行的诗作趁夜贴在了肆作台。

第二日天光大亮,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快就发现了此作,还有人大声逐字大声朗读,引来更多人的围观。

“这是谁写的?这文笔这构思这胆量,厉害啊,进士及第水准没跑了。”

“排挤同行,剁人双手,讹人钱财……这都是真的吗?鹤华楼居然干过这么多缺德事?这还有王法吗?”

“是真的……但咱们县令和鹤华楼是一伙的,不管不说,背地里没少助纣为虐!”

鹤华楼的管事路过之时,似乎听到了自家的名号,好奇地上前仔细一听,脸色立马变难看。

“哟,这不是鹤华楼的祝管事吗?”

“脸皮可真够厚的。既然来了就别走了,好好听听你们家干的好事!”

夙县县令不干人事,百姓们却是嫉恶如仇,揪着祝管事就要他当面说清楚。

祝管事衣领子都被扯歪了,好不容易才从人群里逃出来,跑回去跟东家说了此事。

……

唐见微做好了会被继续骚然的准备,连续好几天跟童少潜一块儿在店里待着,就连六嫂都快要常驻铺子里了,结果阿善和阿虎却没有再出现。

唐见微好奇,花钱差人去打听了一番,据说有人在鹤华楼对面的肆作台上将鹤华楼的罪行细数个干净,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鹤华楼的生意多少受到了影响,不过这几年将鹤华楼养得膘肥体壮的都是夙县富人,平民百姓只有逢年过节舍得开荤的时候才会去鹤华楼搓一顿。所以肆作台的揭露即便在普通百姓中引起了愤慨,对鹤华楼生意有些影响,影响也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