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章(第3/5页)

今日孔先生讲的是《左传》,说到僖公二年春,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

唐见微一边听一边速记,记着记着,发现孔先生说言要点比她想得多,一张纸正反面都写完了,居然有点写不下。

到书案里摸索一番,希望能找到可供书写的纸。

即便没有纸,扯出些布或者竹简也行。

葛寻晴坐在她斜后方,唐见微的一举一动都落在她眼里。

看她往书案里摸索,忽然想到一件不得了的大事,立即对着唐见微的后脑勺“嘘嘘”了两声。

“仰光,你有什么高见,可以上来说说。”

孔先生平日里耳朵不太好使,有事情找他的时候怎么喊他都听不见,这会儿细若蚊呐的声音就能听见?

全班人都看向葛寻晴,孔先生一再“邀请”,她只能苦大仇深硬着头皮上去,半个字说不出来,孔先生便让她站到一旁“提提神”。

葛寻晴见唐见微的注意力被她转移了片刻之后,依旧没放弃掏书案的动作,只好双眼一闭,眼不见为净。

唐见微摸了半天倒是摸出了一张品相相当不错的黄纸,只不过这黄纸一面已经画上了画。

也行,背面也能写很多字了。

唐见微正想要将画翻到背面,似乎发现了什么,又翻转了回来,多看了几眼这张画。

画里是个年轻女人,梳着双垂髻,眼下贴着红色的花钿,唇色樱红笑容灿烂,这画画到了肩膀位置,露出一截衣衫。

这人……有点眼熟是怎么回事?

唐见微抬头看了眼葛寻晴,发现正在罚站的葛寻晴也在看她,收到她锋利的目光之后立即挪开了视线。

行,没有葛寻晴这心虚的回避她还无法确定呢。

这画中人肯定是自己。

从画纸的褶皱程度来看,这画有年头了,而且还经常被人拿在手中,纸张左下角的褶皱最明显。

看来这张画是属于一个左撇子的。

童少悬便是用左手吃饭,又是从她书案里翻出来的,不是她是谁?

画这画的人也算是用心,笔法细腻,很大程度上还原了唐见微十五岁时的模样。

毕竟这件湖绿色的裙子,她也就十五岁人日那天穿过一次。

花钿也是,大多人喜欢将花钿贴在眉间,而她不喜欢和别人一样,一向喜欢把花钿贴在眼下。

不过,这画应该不是童少悬画的吧?

听她家里人说,今年去博陵的那次是她第一次到京师,而且此前她俩从未碰过面,如何能够画出这般精细的画像来?

唐见微更觉得奇妙了。

那她是从哪儿弄来这幅画的?

特意去寻的?还,还时时拿出来看?

唐见微忽然想起一件事——

那日秋心是不是说过,童少悬曾经吟过我的歪诗?

说起来好像有这么一回事……

只不过最近事情太多,唐见微早就将此事忘到脑后了。

如今结合这张画,某种可能性慢慢在她脑海里拼合。

这孩子不会是一早就对我有意思吧?

葛寻晴见唐见微捏着那张画表情瞬息万变,如今更是一派恍然大悟,她便知道童长思的老底算是彻底被掀了。

葛寻晴感叹,长思啊长思,我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唐见微将画放了回去,也不在它背面写字了,另外七拼八凑了一些纸,也算是勉强够用。

之后孔先生说得依旧不快,不过唐见微有些走神,记得有些疏漏,下课后特意找了邻桌校正。

那邻桌早就想要跟她说话了,正好趁此机会开口,问她为什么会来学堂代替童少悬上课,上课的时候早点摊怎么办?难道就不开了吗?

唐见微好脾气地有问必答,周围其他同学也都围了上来,问她和童少悬的事情,也问她博陵相关。

孔先生这会儿已经走了,临走前还被训了一顿的葛寻晴好不容易坐了回来,听有人问唐见微明天还来不来。

问的人是常二娘:“你若是来的话,能不能帮我带一份你们的鸡蛋灌饼?我住在集顺坊,和你们景阳坊正好是两个方向,每次想要吃的话都得特意横跨整个夙县才能吃到,实在累人!可是吃过你们家的鸡蛋灌饼之后真叫我念念不忘!只要不上学,我就会跑去买着吃的!”

唐见微说:“我记得你,书院休假的时候便会拿着两个茶缸装豆浆,到我那儿去买一份油条一份鸡蛋灌饼。”

那常家二娘子愣了愣:“唐老板,你居然记得我!”

“记得啊,不仅记得你,还记得你鸡蛋灌饼总是多要些菜,你喜欢吃菜。”

常二娘震惊了,从小到大她除了考试考不好会挨顿揍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人会注意她。

没想到第一个注意她喜好的人居然是早点店的老板!

还是油条西施这么漂亮的老板!

常二娘开心得差点上桌,连撒娇带恳求的,希望唐见微的早点摊能够搬到书院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