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桥,修得很好!(第2/3页)

“不全是……”律风说,“建乌雀山大桥的时候,他来采访,我对他太冷漠了。”

虽然丁鸿达再来乌雀山,律风当过全程导游,给他仔仔细细讲述了乌雀山大桥的建设精髓。

但是,结束了采访后,丁鸿达写的专题报道,极尽赞美之能事,看得律风印象深刻。

一来一往,好像还是律风欠了账。

瞿飞听完一笑,“这算什么啊!丁鸿达当初跟在我师父旁边,我还赶他走、叫他别影响我们工作,这小子一点儿不记仇,还是眼巴巴地跟在我们后面,就想知道曲水湾大桥的事情。估计,他早习惯我们这群建桥的人脾气有多坏。”

果然,瞿飞也没能对记者温柔。

他天天接触网络的新生事物,对记者充满误解和偏见。

要不是丁鸿达脾气好、会说话,怎么可能从他手上得到曲水湾大桥的专访材料。

惨兮兮的丁记者,先从瞿飞这个大糙汉手上磨炼过,又怎么会在意律风的冷落。

律风听着瞿飞聊丁鸿达,对这个记者的认识多了几分。

看起年轻,说话做事却沉稳,还极富创意。

丁鸿达对桥梁的喜爱,远远超过了他工作范畴,可能这也是促使着他在台风前线直击利苏席卷跨海大桥的原因。

屋外狂风骤雨,能听到砰砰砰的回音。

项目组办事处的大楼不高,竟然感受到微微震颤,仿佛火车在楼旁呼啸而过,连窗户都在颤抖。

“台风登陆了。”

瞿飞一句话,宣告了利苏来袭。

没等他调侃几句,电视机忽然歇菜,会议室重回漆黑。

“哦豁!”

“哎呀!”

“停电了!”

一片黑暗的会议室,重新变得热闹又吵杂。

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照出眼前小片光亮,没有电视看,还有手机信号保证消息畅通。

律风打开手机,就见到无数短信弹了出来。

他还没一一阅读防台提醒,殷以乔的消息就发了过来。

“停电了。”师兄的担忧永远及时,“你们还开会吗?”

律风抬头看了看周围亮起的微弱光源,连翁总工都在刷新网络,获取最新消息。

“可能要。”律风不是很确定,“等雨势变弱,我们就要出门检查。”

台风对普通居民来说,不过是一场狂风骤雨。

对他们来说,却持续不断,无法松懈的重要工作。

事前加固,事后检查。

熬过一夜的工作,并不会因为台风来袭,就放松下来。

律风紧绷的情绪,渐渐放松。

他跟殷以乔用文字聊起新闻直播里的画面,还有差点被风吹走的丁鸿达。

打着哈欠聊天的人不在少数。

翁承先确认了台风会持续两三小时后,便说道:“大家都回宿舍休息吧,保持手机畅通,等台风结束了,我们再集合。”

会议室彻夜未眠的人群,慢慢往办事处临时的休息间走。

为了方便这群彻夜驻守南海隧道的人,办事处的休息间,像学生宿舍一样摆放着高低床,供他们临时休息。

律风困得不行,还是在补眠前给殷以乔打了电话。

“你们工地怎么样?”他问

“应该没事,博物馆很牢固,广场还没开始铺……可惜那些小树苗了。”

殷以乔的声音带着遗憾道,“它们可经不住这么大的狂风。”

综合旅游区移植了不少树苗,等着三五年后长成参天大树,供游客乘凉。

可惜,台风一来,三人合抱的大树都会被吹断粗壮的枝丫,更不用说那些刚刚种下的小树苗了。

律风捧着手机,倒在床上,听着殷以乔惋惜树木、感慨宝岛幸好提前检测了隐患建筑,很快沉入梦境。

梦里有树有桥有狂风。

等他被瞿飞叫醒的时候,手机都滑进了被子里,早就挂断了通讯。

“起来了。”瞿飞眼神疲惫,也不知道休没休息,“师父说先去看看桥,咱们再休息!”

立安港的大雨没停,雨势小了许多。

工程师们撑着伞,穿着雨衣走出办事处,直奔不远处的跨海大桥。

漆黑的天空,变回来滂沱暴雨后的灰蒙蒙。

好在台风中心离开了立安港,足够他们怀着忐忑激动的心情,好好检查超强台风后的桥梁。

桥面留下了淤积的泥沙,工程作业船的甲板上也满是泥泞。

清扫工作和检测工作同时进行。

再大的风,也挡不住一群焦急的人,扛起仪器设备、穿上安全防护,走上跨海大桥。

翁承先站在跨海大桥前的工地上,等候着前方检测人员的汇报。

律风站在他身边,见他拿着对讲机,走进了高压水枪冲刷后的高速公路桥面。

湿褐色泥土,仍存留在缝隙里,他抬手一抹,手掌里尽是浅浅的海底泥沙。

对讲机传来无数“检查完毕”“没有故障”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