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南海!中国!》(第3/4页)

不出半个月,一定可以做出成品。

然而,他刚刚将殷以乔和自己制作的视频合并,做最后的剪辑工作。

瞿飞那边的好消息,就趁着夜色传来。

“明天等着看新闻!”瞿大设计师的话,永远振奋得意,“咱们上的可是新闻联播!”

宝岛还在扯横幅抗议反对。

南海隧道设计方案过审的消息,直接登录新闻联播,在全国收视率最高、传播力度最强的半小时里,占据了宝贵的一分钟。

“南海隧道项目方案经过审批,已确定明年开工。”

“横跨135公里南海海峡,以桥梁、隧道结合的形式建设高铁、公路两用通道。”

“南海立安港与宝岛富云县即将启动建设工程,两岸同时施工,预计十五年内建成通车。”

主持人抑扬顿挫的概况介绍,连配图都没有,也足够消息传遍全世界。

几乎所有的手机软件,都在疯狂弹窗推送这条令人诧异的消息。

之前,仅仅是国家设计院的代表,口头宣布,已经掀起了惊天巨浪。

如今,新闻联播主持人用了一分钟时间念稿,直接板上钉钉地宣布:南海隧道过审,明年就要开工,十五年内建成通车!

中国人民听过了无数十五年计划,这个计划格外动人。

宝岛抗议历历在目,国家态度不容反驳。

在鲜红旗帜举起来的瞬间,那些领着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抗议,突然就变得激烈起来。

一边是网友热烈庆祝南海隧道即将开工。

一边是岛民强烈抗议南海隧道污染环境。

混乱的舆论在国内、国外出现鲜明分歧,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地方呈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声音。

国际媒体兴高采烈摆出公平正义的嘴脸,质问中国为什么罔顾民意。

然而,中国的回答高冷简约,全网全球同步发送了一则视频——

《南海!中国!》

等候许久的发声,从不会令国民失望。

气势极足的标题下,点开就能见到南海绝佳美景。

蓝天白云海鸥,是众人熟悉的海岸景色。

没等他们揣度这则海景视频的深意,便见到南海舰队踏浪而来。

铁灰色舰船踏破海浪,成队列的巡航船只气势凛然。

镜头从远到近,足够任何人看清它们钢铁铸造的强大身躯。

再由近到远,让人见到了不远处长虹贯日一般分割波涛汹涌海洋的铁灰色长桥!

那是绝不可能在海面上存在的桥梁。

它有着传统户牖般的格栏,编织出六边形与三角形交错的图案,带着与众不同的温婉柔和,又在桥塔刀戟造型里,显露出独树一帜的尖锐锋芒。

它一身铁灰,好似肃穆舰队带来的幻影,恢弘绵延,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南海上!

不,它没有消失。

镜头如同翻滚巨浪,乘着海风呼啸而过。

惊涛拍桥,铁灰色钢铁铸造的桥身里穿梭而过一条白色长龙,以迅猛速度冲向对岸。

不过片刻,就叫人从蔚蓝海面深入隧道!

那些困惑的、嬉笑的、茫然的观众,好像乘坐上了高铁的旅客,随着龙行千里的神速,展开了一场震撼的旅途。

他们从陆地到海面,又从海面到海底。

眼前平平无奇的穿洞隧道,拉升为海面上船行、舰航的景象,让他们清楚意识到这是海底线路。

而碧波荡漾的桥梁倒影不远处,同色系军舰始终护航,海军英姿飒爽。

他们还没来得及敲下感慨,只见白色长龙出海入桥,驶入了富饶美丽的宝岛。

短暂的视频结束,浮现出“南海·宝岛”的字样。

无需更多说明,观看完视频的观众都能立刻意识到——

这就是南海隧道了!

之前听过了无数次的消息,变为了真实的视觉感受。

那段极具冲击力的海上之旅,足够他们感受到南海隧道的全部魅力。

铁灰色的军舰,铁灰色的桥梁。

白色长龙横贯海峡,势如破竹进入宝岛。

没有比这更能证明南海隧道意义的东西,无数人被这样的流畅画面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跨海而已、高铁而已,怎么能够拍出军事演习似的威武不屈?

气势雄浑的南海舰队开道,护卫的顶层高速公路、中层高速铁路,就像什么不得了的战略重地,任何觊觎者都别想碰它分毫。

桥梁隧道的宣传总是温馨的印象,在这一刻被南海隧道打破。

任何一个看过视频的观众,都会心跳剧烈,只记得钢铁巨龙般的舰队劈波斩浪,气势如虹的桥隧傲视海洋。

一直为跳梁小丑们烦不胜烦的网友,忽然就心绪坦然了。

这么强硬的宣传视频,透出了中国南海势不可挡的血性。

他们可以建造出如此伟大的通道,可以创造出直达中国宝岛的桥梁,即使国际呼号、蚍蜉抗议,依然寸土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