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长寿皇帝和他的太子(七)~(九)(第5/7页)

要不是裴闹春知道自己没病,他都要信了呢。

总之,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裴闹春顶着儿子的担心目光,生生地把这苦到掉渣的中药灌了进去。

他忽然明白,胶囊药丸是人类历史上多么伟大的发明,在裴闹春的世界里,药甚至还能定制口味呢!什么良药苦口,他不想了解,只想吃自己的可乐味药剂。

裴闹春朗声笑道:“祐之,不用担心,现在看你成长,我心情大好,身体康健,无需忧心。”他一拳能打死一头牛,真不用再吃药了。

裴祐之欲言又止,小时候和父皇接触,关心的更多的是父皇的好和才学,现在呢和父皇相近,看到的是不少父皇的小癖好,比如……

“父皇,良药苦口利于病。”

到底为什么父皇寝殿窗外的那两盆墨兰会枯萎,又为什么父皇不让李公公追究小太监的责任,这种事情,就没必要非寻一个答案了。

“我自是知道,不过我自有养生秘方。”裴闹春说得信誓旦旦,他反正对中药敬而远之了,虽然这东西神奇,可改变不了难喝的事实,在现代,放凉一点,还可以逼着自己一口闷掉,在这里,周边围了一堆人叫他趁热喝?听听,这是人说的话吗?

裴祐之也没有再劝,他想了想又道:“再有,父皇您身体好转,儿臣继续批阅奏折是否不妥?”他说完了也觉得不太合适,怕父皇误会,又打起了补丁,“儿臣并非不愿,只是我忧心朝臣不满。”

虽说这叫培养,可说到底了,这也有几分越俎代庖,他终究只是个太子,再加上现在,没份写了朱批的奏折,明面上是他写的,可其实父皇都为自己背书,也就是,有功劳,就算他身上的,出了什么事情,就父皇顶着,他实在不愿。

别人不知道,他还不知道吗?父皇卓尔不群,和常人不同,分明是世上难再寻得的英明之君,哪能因为他,得了坏名声。

裴闹春先是一愣,有点紧张,听到儿子的解释后,立刻松了一口气,不是被压榨得很了,开始厌恶工作就成。

“无事,祐之,父皇即位这么些年,什么事未曾经历?”裴闹春只是笑,“再说,我这个当父亲的,替你担点责任又如何?朝臣们又有哪个敢多言?如若有,也有父皇我来应对。”

“祐之,父皇只希望你快些成长,早日能接过父皇身上的这份担子,你现在也能多少了解些父皇的心情,将天下人担在身上,实在辛苦,父皇也怕自己老了,糊涂了,反做了错事,你尚年轻力壮,今后的大夏朝,自然是靠你,不是靠我。”

如果能用数值表示,裴祐之的头上,大概是疯狂飘红的好感值增加,还不是加一,是加九九九的那种。

裴祐之已经不知做了多少次承诺,他没说话,只是坚定地看着父皇的背影,他会做给父皇看的,他能替父皇分忧,也会为大夏朝的锦绣河山,做一个不输父皇的好皇帝!

“对了,祐之,今日礼亲王一事,你如何看?”裴闹春转移话题。

“儿臣觉得不对。”在换了角度后,裴祐之看问题的想法也有了改变,他依旧觉得不能养虎为患,不过倒没有那么极端了,一个看上去过于“严苛”的皇帝,很容易影响在清流之间的地位,像是父皇当初杀了前礼亲王一事,至今在不少读书人之间,还是件会想皱眉批评的事情。

即使裴闹春行了再多仁政,他都有“不仁”的历史。

裴祐之起先理解到这些是愤怒的,他觉得不解,这前礼亲王要叛乱,那可不是嘴上说说,私下各种走私铁器,扩养军队,龙袍加身,如果不是父皇发现的早,估计都要引起一番动乱,无论是按律,还是按理,都是当斩的行径。

至于礼亲王的子孙,又有谁无辜吗?裴庭安的父亲,那时在封底,都被人以太子之称称呼,其他几位庶子,也没有一个不掺和其中的,既然他们敢做,自然要敢当,怎么就成了不仁呢?

裴祐之那时想得挺简单,身为大夏朝的皇帝,何虚顾忌如此之多?他和父皇,无需讨好别人,也无需为那虚无缥缈的好名声做什么努力。

不过很快,他也在父皇的讲解下明白了,皇帝虽说是九五之尊,掌管天下,可这并不代表当了皇帝,天下人就发自内心的服气,自古以来,多少皇帝亡于反叛?多少兴盛王朝最后衰败。当皇帝的,要做到平衡周边的势力,无论是世家兵权清流工商农民,要是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当好这个皇帝,那就简单了。

当然,裴闹春也在和儿子沟通的过程中,明白了裴祐之的单纯,这倒也不能都算是他的问题,只是裴祐之从没有竞争对手,从小裴闹春为他选的老师,基本都是最端正、最有名望的圣贤,他所学的,虽然是治国之术,可全都是所谓的“正道”,说白了,他就没有经历过什么权谋算计,说是多疑,可这多疑也只不过让他遇事多想两圈,真正处理起事情来,依旧是直线条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