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皇以间之(第2/2页)

“我等身为卫家之臣,应当齐力劝谏官家还宫,如今新党虽遭贬黜,然新法依旧,高皇帝与太宗之恩于先帝与今上两朝尽废,士气不振...”

刑部尚书刘泉坐在门下、中书两省官员对面冷笑道:“章右相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大宋与官家,难道真的不是为了自己么?”

“本堂是为何,还用不着你来说教。”章得冷下脸,“君主治国当恩威并施,臣子辅政而非为其驱使与奴役的。”

“战争消停于然军力所投却只增不减,陛下裁剪冗官,却致使冗兵,国朝军费支出六之有五,此次战败议和,抚恤将士与安顿流民便将府库消耗殆尽得不偿失,左相,”章得看向吕维,“朝中您是资历最老声望最高的元老,众多儒生中您也是老师,若左相去劝谏...”

“陛下的决心非人力能够撼动,现在朝堂逐渐安稳下,列位臣工都散去吧。”吕维并不应章得的话。

见首相发话,大臣们便起身朝两位宰相拱手退下。

“章右相。”吕维叫住章得,抬头用深邃的老眼看着回首之人,“好自为之。”

----------------------------

章得自迁为宰相后便被琐事缠绕,半月才回一趟家,章氏嫡夫人念女心切常唤章二娘回家居住,刘怀瑾有时也会陪同。

“哎哟,这狸奴品相真好,老身可得着人看好了,最近东京不太平,盗猫人也多。”章夫人抱着一只黄白相间的狮子猫,喜不自禁。

“丈母喜欢就好。”刘怀瑾又拍了拍手,家僮捧上来一个匣子。

章夫人不明所以,“这是何物?”

“明月珠,商船从扶桑国得来的。”

看着通体碧绿还发着幽光的珠子,章夫人瞪大眼睛,“这珠子和大人那颗很是像,不过好像要贵重许多。”

刘怀瑾笑道:“泰山政务繁忙,明月珠夜里可作灯烛照明又比明火安全,这是小婿一点点敬意。”

“嗨,有这狸奴作伴,只要你们能够时常回来看看我这儿老人家便就足够了。”

“官人特意让人从扶桑国带回来的,母亲就收下吧。”

章夫人乐呵呵的收下,“好,你们两个有孝心比什么都好。”

-----------------------------

十月下旬,少年从内朝回到坤宁殿。

“请娘娘安。”旋即便将几册札子呈上,“这是今日东府与西府所呈的奏札。”

萧幼清打开札子,上面皆有合理的批复,“大郎于政事上有自己的见解,不用事事都过问吾。”

“爹爹去行宫已将近一月,儿子前日去了,爹爹的气色已经恢复,儿子不敢劝,所以想请娘娘...”少年抬起头看着母亲,“能否请爹爹还宫?”

“你是觉得监国很累?”

“儿子绝无此想法,”少年从椅子上起身跪下,“但儿子毕竟年少,国朝无帝在而郡王监国的先例,”少年旋即又添道:“儿对储贰之位也绝无心思,更非贪恋权力。”

“时候到了,你爹爹自会回来的。”

内侍急匆匆跑进殿,“启禀圣人,郡王,登闻鼓院前有民敲响登闻鼓。”

“何人击鼓?”

“是...刘副相的衙内,章相的女婿刘怀瑾,告的是...其丈人宰相章得。”

“...”

干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刘怀瑾敲响登闻鼓,状告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章得,至行宫上奏天子后得旨,移交御史台审问。

因御史中丞姜洛川与其为连襟,为避亲嫌遂由王文甫审问,事涉宰相,便由大理寺与刑部共同会审。

御史台所在的西大街上挤满了围观的百姓,纷纷翘首看着这场大义灭亲。

“民告宰相章得与商勾结,收受贿赂,私藏建溪岁贡天子之茶。”

章得一身紫袍站在公堂中央冷冷的看着刘怀瑾,怎么样也不曾想到这个平日里恭敬孝顺的女婿竟然会反过来咬自己一口,旋即昂首挺胸道:“三位执法,本堂乃功臣之后,章家几代人皆为宰相,何须收受贿赂?”旋即又对刘怀瑾挑眉道:“只不过是本堂未答应你将市易务撤下你便怀恨在心竟敢污蔑,你可知污蔑当朝宰相是何等之罪?”

“中丞,民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

“若如你所说,证据呢?”王文甫问道。

“证据便在章得家中,请中丞派人前去搜查。”

三位执法官商议之后,派出差遣前往右相府搜寻,半个时辰过去,都头打马回来报信。

“未在相府发现建溪岁贡,只有四川所献的雀舌。”

章得等候了许久早已不耐烦,“此茶乃是今年暮春天子所赐的三春茶,诸位同僚府上也有。”

“另外还在相国夫人屋中发现了一颗明月珠。”

章得惊疑的回过头,心里一阵嘀咕,为保周全,刘怀瑾所送的东西早就被自己处理妥当,“明月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