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2/3页)

待众人离去后,蒲俊成忙不迭地向阿巴赫表明心迹:“陛下,我虽出生在辽东,但我祖父便是建州人,我身上也流着女真人的血!我一片诚心天地可鉴!”

阿巴赫满脸疲惫,淡淡道:“起来吧。”

蒲俊成见他这般态度,心中凉了一半。

又听阿巴赫问:“你来也是为降金汉臣之事?”

蒲俊臣道:“正是,这事若是处理不好,我大金基业只怕要毁于一旦。”

阿巴赫不以为然道:“军师不要危言耸听。”

蒲俊臣正色:“若大金只思偏安东北一隅,自然用不着汉臣辅佐,可若是大金想要南下夺取大楚江山,要让大楚百姓听命服从,必须借助这些汉人官员的臂助!要治理偌大的江山,也须得借助儒家治国之手段。”

阿巴赫遭受朝鲜一役的重创,再加上胞弟身死人手,已经有些心灰意冷,喃喃问道:“我大金还有取楚而代之的一天吗?”

从阿巴赫处离开,蒲俊臣心里已经凉了半截。接下来几天,阿巴赫果然向代疆为首的女真贵族屈服,同意驱逐以陈道平为首的一众降金汉臣。

虽说大金只是驱逐部分人员,但这事难免闹得人心惶惶,剩下的降金汉臣中,只要不是犯了大错回大楚就必死无疑的,都琢磨着溜回大楚。

焦烈威不是傻子,早听说了盛京的这一场风波,不用猜,这定然又是傅少阁的手笔。焦烈威立刻让人放出风声去,欢迎那些降金的汉臣回来。他预备着先把人骗回来再说,至于到时候是罚是放,都交给陛下来定夺。

这之后没多久,顾励便收到了援朝大胜的塘报。究竟要不要援助朝鲜一事,朝臣们都还吵得不可开交呢,没想到焦烈威这一仗都打完了。焦烈威在塘报中交代得极清楚,郭恕军与宁远军是如何布置,燕自也与傅少阁又是如何计划,最后那一批从海外来的火器又是如何发挥了大用,把阿巴赫轰回了老家的,顾励看完,没想到这次居然又是傅少阁立功,妈的,明明有如此机智的头脑,却偏偏要干坏事,真是卿本佳人,奈何做贼啊!

辽东立功的将领,全数官升半级,立功的军士,每人赏赐两千宝钞。傅少阁额外多送二十斤土豆与五千宝钞去。

此外,焦烈威在来信中隐约提到了傅少阁和军机赞画燕自也之间有些摩擦,这两人都机智过人,焦烈威倚重傅少阁多一些,便觉得有些对不起燕自也。

顾励想了想,下旨把燕自也调回京中,任吏部文选司主事,燕自也出京前是兵部职方司郎中,从兵部升任吏部,对得起他了。吏部炙手可热,燕自也还年轻,只要好好干,前途也是一片光明的。

就在收到塘报后没多久,顾励又收到了朝鲜派使臣特意送来的感谢呈文,并许多朝鲜本地的土特产比如高丽参,绸缎,珍珠珊瑚等等。

朝鲜是大楚的属国,顾励记得大明派出军队援助朝鲜打倭寇时,也不曾让朝鲜报销军费,顾励找礼部尚书商量过,这次的军费自然没办法让朝鲜出,但是可以让朝鲜以后每年定时上贡,此外顾励特意交代,让朝鲜李氏王朝记得把这段历史写进他们的史书里,不要过了几百年,就忘记汉人曾经的恩惠,看见邻居家好东西多,就这也想偷,那也想偷了。

陈奉送来了一船队的火器,又让人给顾励带了信,信中交代他一切都好,让顾励不要担心。顾励怎么可能不担心,他听船队中一名外国船员说,陈奉在欧洲又是搞银行又是开公司的,还发行纸币,陈奉搞得这么大,顾励真怕他一个不小心,把欧洲的经济搞崩溃了。

顾励叫人往陈奉的空船上装满丝绸香料茶叶瓷器,尽快给奉奉送去。

没多久,他又收到焦烈威的呈文,这一阵子盛京动荡不安,不少降金的旧臣再度倒戈,想要回到大楚来,焦烈威接收了不少人,不知如何安置,想问问顾励该如何是好。

对这些曾经背叛大楚的旧臣,顾励没什么念旧之心,但这种时候若是算旧账,岂不是资粮于敌,再度把人才送到女真人手里去?顾励自问不是笨蛋,去信叫焦烈威先安抚好这批人,待战事停歇后再处理这件事。

这些人从大楚投奔大金,又从大金跑回大楚,此时想必已经是惊弓之鸟,顾励叫人给他们送了些衣食绢布,暂时安抚住他们。

辽东,锦州。

傅少阁看着送到眼前的二十斤土豆,眼前一阵阵地发黑。

他惨白着一张脸,问送东西的人:“陛下没别的东西可以给了吗?”

那人笑道:“傅把总,陛下的圣意其实我等可以妄加揣测的,这土豆可是好东西啊!这是陛下对您的一片拳拳爱才之心啊!”

傅少阁失魂落魄,把二十斤土豆收下来,找人帮忙堆进方从鉴的房间里,装作无事发生的样子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