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第3/4页)

而他面前的“青坊城”,却还没有半点“城池”的样貌。

在贾放圈出的青坊城地界内,矗立着若干枚“栅栏”似的水泥板——它们其实都是未来城墙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则故意做成断断续续的模样。身处这些水泥板的另一侧,视线将会被遮挡,无法看清青坊桥与桃源寨的全貌,桃源寨从此有了些“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

出奇的还不止这些。

桂遐学在每一枚水泥板上都贴上了一张纸,纸上有个鬼画符。贾放问他是什么,桂遐学笑着道:“急急如律令!”

贾放:……

“别哄我,我见过急急如律令长啥模样。”贾放无语地反诘。当初他在京城外离宫里那座船厅,可确实是见过道家的符令的。

桂遐学便笑:“哄的是那些山匪,又不是你。”

贾放一想:也对。

“倒是你画在地上的这些,我怎么觉得比鬼画符还要鬼画符来着?”桂遐学笑问。

贾放便激他:“你有本事沿着这些白线勾出来的通道走走看,看你能不能走出去。不要越线跨到别的路径上去,跨过去就算你犯规了。”

事先贾放在地上用石灰画出了一道一道雪白的界线,绘制成一条一条的路径,从高耸着的水泥板壁之间,向青坊桥方向延伸。

这其实就是后来流行于西方古典园林的迷宫。以前贾放上学的时候,听到无聊的课程,经常在笔记本上设计一个,下课之后交给同学去解。貌似经常能把同学难住。

桂遐学半信半疑:“这很难吗?待我走来试试。”

他果真就只沿着贾放绘制出的路径行走,见到岔路便随意选择一条转弯,结果转着转着,竟然转回到起点处了。

贾放露出得意的笑容。桂遐学看见他的笑脸,登时不服气地皱起了鼻子:“我就不信了!”

下一秒,桂遐学再次冲进了迷宫,转了半天,终于又回到贾放面前,这次他有点儿垂头丧气地说:“按你画的路径,是不是永远走不出去的?”

旁边一个负责保护贾放和桂遐学安全的稽查队员忍不住笑道:“桂教员,您要是不看这地下画的线,只管扬着头,岂不是就一定能走出去了?”

桂遐学却摇头:“不行,这样就没有意思了。”

贾放心想:都到这节骨眼儿上了,还要坚持找出迷宫的解法,这家伙也真没心没肺到极点了。

他只得将桂遐学叫过来,面授机宜,讲述了走迷宫的基本规则。桂遐学只听了一遍便记住了,随后按照这规则去试,没多时便从通向青坊河的那个出口那里转了出去,朝贾放挥手大声喊:“瞧,瞧我,瞧我走出来啦!”

贾放看着桂遐学欢喜雀跃的样子,自己用手支着下巴,想象山匪们到此的情形——他想,若是山匪们也都跟桂遐学似的没心没肺,见到这座怪异的青坊城,不管不顾地直冲过去,那就真的白费他一番功夫了。

这种画在地表的迷宫原本确实很难起到作用,但只要山匪们来到这里,见到这些位置诡异的水泥柱,和水泥柱上的“急急如律令”,能够感到那么一点点敬畏的话,再见到这地上古怪的,永远找不到出口的迷宫……

“再去从乡民家里讨一点白麻布来,裁成经幡的那种形状,钉在这些水泥柱的柱头上。”贾放继续吩咐。

少时真的有白麻布送了过来,寨子里的乡民对贾放都是予取予求,只要他提出,就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白麻布挂上了水泥柱,那气氛更加有些不同。这座将来的“卫星城”,现在却俨然一座诡异的道家大阵。

最好等到山匪来时,天气阴一些,刮点儿小风,或者起一点雾气,这座青坊城便能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迷宫”“妖城”,暂时迷惑一下来犯之敌。

希望这能令负责守卫青坊河这一段的稽查队员轻松一点儿——贾放心里想着。

正当他完成最后一点点布置的时候,忽然见远处腾起了烟雾——是黄色的烟雾。这证明山匪正在朝这边的路上推进,但是看上去不着急发起进攻。

这意味着,在六到十二个时辰之内,山匪们即将达到桃源寨跟前。

考验新桃源的时候又到了。

*

铜环三六带着两个小的回到大营里,见了上头,当即将他在桃源寨的所见所闻一一说来。

上头听说桃源寨在修筑工事,惊讶不已问:“你确定,他们在修一大排的……栅栏?”

铜环三六点了点头,并且极其拙劣地抓起了“军师”为上头准备的纸笔,绘制了一回那些青灰色“栅栏”的形状。

“这一枚一枚,犬牙交错的……”上头看了铜环三六的大作十分纳闷,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谁知跟着铜环三六回来的那两个小子指着那纸上的画,抖着声音道:“鬼……鬼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