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本经(第2/3页)

“殿下,我们没时间了!”

“不,我一定要想清楚,你给我时间。”淳于翌说完,转着轮椅出去了。月山旭想要上前叫住他,荀香却说,“月山将军,你让他静一静吧。我刚才与他说话,他说在考虑大佑的将来。想必他接下来要做的这个决定,对大佑的影响很大,所以他要仔细考虑清楚。”

月山旭道,“炎氏的叛乱如果不镇压,大佑哪里还有什么将来?北有大梁虎视眈眈,南越也是蠢蠢欲动。南越虽然是小国,但趁大佑内乱的时候渡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到时候国家四分五裂,国将不国!”

“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先耐心等候吧。”

众人在前厅等着淳于翌,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月山旭走来走去,耐心也一点点地消失。他听说淳于翌被山贼挟持,二话不说地离开凤都,只留下萧沐昀和徐仲宣等主持日常事务。但他们年纪尚轻,更没有上阵杀敌的经验,如何能够指挥前线作战?最棘手的是徐望山那个老匹夫,迟迟不肯把近畿军的军权交出来,也不知道在打什么算盘。他真恨不得把淳于翌敲晕,直接扛在背上下山。

荀香见月山旭心急如焚,打算说点别的事情来分散他的注意力,“不知道大将军你之前听过酒泉城里的事情吗?”

“酒泉城?”月山旭看着荀香,“除了人烟稀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那个张广良,以前是你们月山军的人吧?我听说敦煌被破之后,皇帝派你们月家军的人来酒泉驻守,防止瘟疫蔓延。”

月山旭点了点头,“他以前是我的副将没错,太子妃此言的意思是……?”

荀香探头对左奕青说,“左叔,还是你来说吧。”

左奕青点了点头,接过话头,“月山将军,酒泉本来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就算曾经发生过瘟疫,战乱,现在一切都平定了,城中还是如此萧条,甚至商队都没有来往,对于这点你一点都不奇怪吗?”

月山旭想了想说,“我一到酒泉城就往这里来,具体的情况也没有了解。左将军可是知道什么内情?”

左奕青笑了笑,口气里含有一丝讽刺,“希望你知道了真相以后,不要徇私才好。酒泉城之所以没有商队,是因为城中的官和兵相勾结,硬要过往的商队缴纳高额的过路费。交不出来的就扣押货物或人质,直到其余的人把钱凑齐,赎回为止。”

“哦?可是我在京中听到的版本,却与此截然不通。酒泉之所以没有商队,是因为你们这些山贼拦路抢劫,草菅人命。”月山旭平静地说。

左奕青冷笑道,“那你可知道我们这些山贼每隔几个月就要向他们缴纳一笔金钱,如果交不出来,他们就要把我们赶尽杀绝?我这里有账本,还有张广良的亲笔信,他来搜过几次,怕我留下什么证据,但我藏得隐蔽,他没有发现。”

左奕青叫来罗山,命他把账本还有亲笔信等东西拿来给月山旭看。左奕青说,“我就知道有一日东窗事发的时候,此贼会把所有的罪名都推到我们身上,让我们做替死鬼,就留了一手。”

月山旭翻看账本和书信,渐渐变了脸色,“怪不得我欲独自上山之前,那二人百般阻拦。原先我只觉得蹊跷,没想到还有此等事。你放心,下山之后,我定秉公办理。”

左奕青看了看堂上众人,忽然说,“我有话单独要跟月山将军说,你们可不可以先回避一下?”

众人以为是关于酒泉城中的秘事,不便公开,就都退到了门外。等到前厅只剩下月山旭和左奕青两人时,左奕青才说,“我想求月山将军一件事。”

“请说。只要力所能及,一定办到。”

左奕青长叹了一声,声音有些嘶哑,“我知道寨中兄弟虽为现实所迫才铤而走险,但确实做过于国法不容的事情。先前酒泉城中的恶贼无人管制,我尚不能安心,也无法阻止他们继续行恶事。但如今证据交到了你手下,我也可以放心了。我希望以我一人之命,换寨中兄弟的安全,不知你可否答应?”

月山旭一惊,上前几步道,“左将军,你这是……?”

“我早就该死了。但老天让我活到今日,重遇小姐,知道她还活着,已经是对我格外开恩。我这把残破的身躯留着也帮不上什么忙,可能还会拖累小姐,所以我死了,对大家都好。求你把所有的罪名推在我一个人的身上,给百姓和商队一个交代。我不怕遗臭万年,只求寨中的兄弟能够后半生平安,好好地做人。”

月山旭摇了摇头,面露难色,“左将军,你这是何苦……”

“这是我最后的请求,希望你能够答应。”左奕青诚恳地望着月山旭,双手紧抱成拳。他是一个军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辈子从未求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