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我心向阳(第2/6页)

至于普通百姓,秦淮河畔本就是文化发源地,大宜虽不重文,但此处百姓整日与来往的文人墨客打交道,也多少听说过他们大宜的文曲星的。

更何况文曲星不止文采出众,还做了不少好事。

向阳侯又有谁会没听说过呢?

这里头要说最兴奋的,应该当属明岳楼中的伙计了。

他们多半都是自去年明岳楼开张时起便跟着掌柜的——若不是他们掌柜是极赏罚分明又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好掌柜,全然挑不出一点错处,他们也不可能一跟他便是一年,也不可能心这么齐!

于是有时候也不免要去想,他们掌柜还这么年轻,到底是如何做到如此品行高洁又手腕强劲、十全十美的。

而如今,一旦将掌柜想象成那位十几岁便高中状元,短短三年便在朝中做出斐然贡献的文曲星时……便不觉得奇怪了!

所有疑惑都迎刃而解!

连只手遮天的摄政王都能扳倒,他们掌柜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为了惩奸除恶一路卧薪尝胆含垢忍辱,拥有如此心怀胸襟,单是经营个酒楼又有什么难度!

若他们掌柜真的是文曲星顾大人……

那就不奇怪也不违和了!

一点都不违和!

不管到底是不是那位向阳侯,店中伙计们看自家掌柜的眼神中已然带上敬仰之色,好像已经无比确信这位便是他们大宜的文曲星。

其他人也陆续陷入疯狂境地,恨不得这就经主考大人之口获得一个准信儿,进而赶紧出去奔走相告,说自己亲眼见到顾侯爷了,他们大宜的文曲星!

但此时,纪大人显然并没有领会到民众的渴望和意图。

纪廉是个读死书的人。

虽在书本上颇具见解和才华,但其余方面完全称得上是不解风情。

两年前经顾大人一番提点和鼓励,他已经在去年的殿试上高中。

虽然只是位及榜眼,与状元郎相差一步,但皇上还是将他安排进了礼部。

那时候顾大人已经不在朝中,但皇上却安排他走了顾大人的老路!

这对于纪廉来说是分外鼓舞振奋之事,尽管不知侯爷究竟为何离京,又去往了何处,但纪廉仍旧在心里奉他为老师,日夜受他激励,砥砺前行。

是以从上任那日起他便日日殚精竭虑,处理公务,继续埋头苦读。

也正因表现得过分突出,才学品性在朝中也逐渐被人所悉知,这次他才得以面派到这江南贡院来主持乡试。

顺便一提,他也是在参加殿试的时候才知道……昔日那位与顾大人同进同出之人便是当今圣上!

当时时隔数月,纪廉时时刻刻想着的都是被自己奉为老师的顾大人,对那位黄公子的印象已经变得稀薄了很多。

唯一记着的便是当初一起喝茶的时候,黄公子全程都是一脸愠色的模样,面色阴沉可怖……简直与大殿之上、龙椅之中的皇上一模一样!

……当初第一次之时,纪廉还觉得这位黄公子大概是世家秉性,脾气不好,所以一直面无表情。

但殿试那日见皇上仍旧是个面部阴沉晦涩的模样,纪廉便确定了,天威如此,皇上就是皇上,或许这便是帝王的威严。

总之那日,纪廉如常发挥。

当时的他也不知,自己竟然还会有今日被派来江南、再遇老师的机缘。

得知老师便在此处也只是一个意外。

纪廉本身就是贡生出身,对科考之事自然分外重视。

即便是小小乡试也未曾马虎,落脚第一日便着手安排各项事宜。

他是听闻秦淮河两岸每晚都会举行热闹的文试擂台比赛,本着提前见识见识考生们的实力,也是想要趁机与人畅谈交流,纪廉百忙之中还是抽了些时间,于昨晚出来观赛。

第一家选的便是声名在外的明岳楼。

听闻明岳楼的赛制最合理,奖赏也最丰富。

并且那里的擂台设计、食物供应、伙计服务也是最让人满意的,因此名声最响,呼声最高。

没想到提前来到这里、占了个好座位,他便一眼看见了坐于二楼隐蔽位置的顾大人!

不会有错,虽然眉上已经没有了那道疤,但顾大人的一言一行还被纪廉记在心中。

虽也只过一面,但奈何终身难忘!

只可惜昨日大人与那姜姓的才子提前双双离开……

纪廉即便无比激动,也仍旧奉行君子之道,没有趁夜打扰,而是选择今日再来正式拜会。

可到了今日,他人还未接近这里,便看见明岳楼门口围满了人。

稍一旁听他人谈话,再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此处的知县因私欲公然为难商贾!

……简直是岂有此理!

即便那被为难之人不是顾大人,纪廉也无法做到视而不见。

他曾经便被京城中的纨绔们强行霸占过田地,最知这样的不忿和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