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第2/2页)

到了许愿家楼下,车又停在上次停的地方——楼门前。林一山一声不响开了中控,许愿一声不响地下车。许愿脚下步子略迟疑,想嘱咐他回去慢开,又觉得多余且矫情,没等她犹豫完,车子已经蹿了出去,一溜烟跑没影儿了。

许愿口头上总说,向往安稳的生活。可是小学、中学、大学、工作一路走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毕了业,本应安稳成家,相夫教子,又单身至不尴不尬的年纪,选定了理论上的“良配”,继续奔走天涯。

最近两年,她在D市就换了两份工作。工作地点换了,住址换了,现在连男人也换了。

不,男人旧的去了,新的还没来,许愿也没奢望。只是摆脱了一轮糟心的关系,重又过上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她又开始质疑自己的轨迹。

新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她的直接上司肖劲是个正经干事业的人,遇事不躲不推,顶上去直面,想办法解决。不推诿,不官僚。这一点让许愿受益良多,也无形中带动了许愿的工作热情。

当初招许愿来时,肖劲单纯觉得许愿人事过相关行业背景的工作,文字功底不错,话不多,不娇气。共事一段时间,他发现许愿还有一些含而不露的优点。比如执行力强,他说一个方案,许愿抄起电话来就联系;虽然话不多,但能看出火候,能在关键时刻递上一句关键的话;叙述事情不夸大、不加入主观情感,情绪也稳定。

共事几个月,肖劲大事小事都愿意带上她,二人配合渐渐有了默契。她也渐渐进入状态,但凡工作上的事,她力求第一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不用肖劲多费一句话。

公司处在扩张期,肖劲征询许愿意见,又招来一个人,安排在公司里,做基础的联系和保障工作。有些行业展会、业务拓展的机会、合作洽谈,他也都带上许愿。

年终岁尾,电视台、网站、自媒体都在做盘点,有调侃的,有严肃的,有文艺的,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一年的得失、趣闻、感动和惨剧排名。许愿捂着一杯速溶咖啡,坐在飘窗上,看着窗外的大雪纷飞,也在想,她自己这一年的苦乐。

雪像棉絮一样,飘飘摇摇,缓慢降落,把窗外的天地空间全填满了。对面的楼顶已经覆上一层薄薄的白色,远处是小区外的马路,行人渐少,几辆车也踯躅前行,估计是被眼前这雪的架势恐吓住了。

这一年,心里有太多的事件、太多的名字不能碰触,她一直自诩光明磊落,无事不可对人言,可越活越拧巴,这一年的所做所为,真的给自己的人品倒扣了不少分。

手里的咖啡刚喝了几口,现在温度刚刚好,就着雪景,也合意境。但她还是想换成二两白酒喝喝,继而想起自己的家乡——D市以北的城市,冬天所有窗户上都封上厚厚的霜花,家家店面都要挂上厚厚的棉门帘,小孩穿着臃肿的棉裤,大人走在街上,都是边走边滑冰。自冬天的第一场雪开始,地上的积雪就不化,一层一层地堆积起来。必经之路需要清理,清理出的雪就堆积在小区的角落、街两侧的树下……

漫长的冬天和持续的低温,使家乡的好多人爱上喝酒。白酒暖身,啤酒冰爽,各有千秋。

街边不同档次的饭店都供应啤酒,冬天点啤酒,服务员会问你:要常温的还是要冰的?外地人不解其意,畏寒食客肯定要常温的,遇到彪悍的服务员也不多话,直接去门口的雪堆里扒出几瓶啤酒来,往桌上一放。如果食客态度良好,服务员还有良心,就会多说一句:我们常温的是放在门外的,门外的温度是零下18度,冰的放在在冰箱冷藏,零度左右。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的陪伴,有人说艮啾啾,有人说磨叽,有人说节奏太慢,有人说没进展,我知道,我写得挺乏味的。

但是感谢大家,陪着我看许愿的故事。

晋江的大神那么多,热题材那么多,又甜又爽的那么多……你们,却跟我走进这偏僻小巷,天天跟我着急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