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坦白(第7/8页)

有些军嫂老家没洋槐花,不知道怎么吃,去年就没弄。

江凤仪、刘翠华和李慕珍都不是自私的人。

她们从杜春分那儿得知,没开花的可以晒干储存,开花的可以蒸着吃。闻不惯洋槐花的味就多放些蒜泥。

人家问她们,她们不藏私,导致今年洋槐花开多少被勾多少。

杜春分爬树勾,也只勾一次。不过倒是收到一片赞誉。

连邵耀宗也被战友夸,他家杜师傅真厉害,堂堂大厨居然连野味也会做。

然而就在边防官兵的餐桌越来越丰富,一团有了新团长和政委,逐渐走上正确道路的时候,外面开启了一场浩浩荡荡的运动。

杜春分去年年底订了今年一整年的报纸。

虽然她不爱看报。可总觉得不看直接用来糊纸袋亏了,所以她当天没空,也会抽空看完。

八月份开学前两天,杜春分打算把家里收拾利落,迎接新学期。看到存一沓报纸,就搬个小板凳打算来个一目十行。

打开报纸头版,上面的字她全认识,可是合在一起却不知啥意思。

八月十四日正值周末,邵耀宗在外面看孩子。

杜春分就拿着报纸找他。

阴凉处站着好些人,有江凤仪有廖政委,有余团长,竟然还有师长和赵政委的爱人,脸色一个比一个沉重。

不远处的孩子们欢声笑语,天真烂漫,不知世事。所以肯定跟孩子无关。

杜春分过去就问:“你们都看报纸了?”

众人同时看她。

杜春分不禁眨了眨眼睛,难道她猜错了。

江凤仪忍不住:“你才知道?”

“不然呢?”

江凤仪被问住:“我以为,你,你一向聪明。我以为你早就知道。”

“所以报纸上写的红啥兵是真的?”

赵政委的爱人点头:“我上周末去安东买布,打算给孩子做几件衣服,乱的,跟以前打仗有一比。”

师长的爱人道:“只是乱还没什么。我外甥今年参加高考。结果说延后,等通知。这大学都快开学了还没考,难道要等到明年不成?”

廖政委摇了摇头。

师长的爱人忙问:“不用?”

廖政委小声说:“瞧外面的消息,我估计得几年。”

“几年?!”江凤仪惊呼,“那,那些学生怎么办?”

廖政委又摇摇头:“不知道。我研究过那些文件,按照那些不至于这么乱。也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

杜春分看看报纸:“还能咋回事。有人趁机挟私报复呗。”心中一突,“我得给我徒弟写封信。他可不能跟着掺和。一时痛快了,回头这事过了,人家缓过劲还不得弄死他。”说着就朝屋里去。

江凤仪忙提醒:“小杜,你徒弟就是个厨师。”

“他年轻,我怕他耳根子软,人家撺掇几句,他也跟着上街打抢砸。”杜春分脚步不停。

廖政委几人互相看了看。

他们这个师能被弄到这边来戍边就是没靠山。

真要论起来,反而邵耀宗靠山最大。

没啥关系等于根正毛红,不是被批判,是可以批判别人的那类人。

廖政委等人待不下去,各回各家给老家人写信,少掺和!

邵耀宗见状,心底不安,进屋就问杜春分,“要不要给我爹娘写封信?”

“正想跟你说。你爹娘和弟弟你姑的秉性,可能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杜春分指着报纸上猖狂的人。

邵耀宗想想他家人的秉性,眉头紧皱:“他们——他们要不听怎么办?”

杜春分眼珠一转,道:“听实话?”

邵耀宗:“都什么时候了。”

“自作孽不可活。”

邵耀宗点头:“他们以后被人打了别想找我。”

杜春分扑哧笑了。

邵耀宗被她笑蒙了。

杜春分真的非常非常意外,她以为邵耀宗得辩解两句。

“他们死了活该。咱家那几个孩子才四周岁。这事要是闹两三年,你我两三年回去,人家不敢打你我,打孩子呢?”

邵耀宗明白:“你怕他们连累甜儿她们?”

“你觉得呢?”

兔子急了还咬认。

邵耀宗的家人太过分,人家逮住机会肯定不会放过他们。

“那我回去一趟?”

杜春分:“他们都打红了眼,你回去有啥用。写信威胁,敢掺和就跟他们断绝关系。”

邵耀宗眉头微蹙,怎么又是断绝关系。

杜春分反问:“如果你爹娘灭绝人性,跟强盗土匪没两样,你还认?”

邵耀宗想了想,总觉得不至于那么过火。

“我先给张大姐写信问问那边的情况。她家是工人阶级,她参加过革命,又在饭店上班,应该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然而他直到八月底都没收到回信。

邵耀宗和杜春分明白,这次的信压根没送到,邮局瘫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