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3/4页)

而现在,皇上怕是真心起了补偿元后的心思,才会让琏儿给九皇孙做伴读。不过,你刚立了那样大的功劳就退步抽身,总是事出有因,怎么宫里又突然想到琏儿了。”

欧阳化在大理寺是秘审,他说的那些挑拨的话也并未外传。贾敬虽为侍郎,官阶也是不低,但到底不知内情。只是瞧着三司都在办案的时候,一直参与案件的贾赦突然归家种田,贾敬倒也能想到一二。

贾赦自嘲的笑了一下道:“许是皇上看重琏儿吧。”但终究没将大理寺发生的事告诉贾敬。贾敬是先太子的伴读,身份敏感,少知道一些,对他反而是好事。

贾敬何等聪明的人,便也没问。两人闲聊几句,定下了贾琏入上书房之前,贾赦每日夜里送他来宁国府由贾敬教导一个时辰。

贾敬是做过伴读的,上书房内是何规矩,该当如何,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他愿意教导贾琏,贾赦自然十分称谢。贾敬还道一家子骨肉,说那些就生分了。

次日,戴权那头就传来了消息,这日下午,景怀帝有空儿。

贾赦赏了来传话的小太监,换了朝服,便去了西华门。侍卫通传之后,很快便有上书房的太监出来宣贾赦觐见。

贾赦整了整衣衫,入上书房后,跪下行礼。

景怀帝瞧了一眼在地上叩首的贾赦,心中颇为感慨:以前,他总是将贾赦当子侄看待,一口一个恩侯;即便那日受了欧阳化挑拨,贾赦应对得很好,凭贾赦的聪明,景怀帝也相信贾赦不会因为一时悲愤做出谋逆之事,但是有了那番话,景怀帝总觉得自己瞧着贾赦,不如从前坦然。

“平身。”贾赦谢恩之后,景怀帝道:“恩侯,随朕走走。”

贾赦应是,依旧跟在景怀帝身后三步的位置,和上一回君臣两个谈心的距离没什么不同。两人也都没从对方脸上看出别有意味的表情,仿佛欧阳化挑拨那件事,从未发生一般。只是君臣中间隔着那根刺,两人又都能感觉到其存在。

“恩侯,你可知朕为何让琏儿做珺儿的伴读?”贾赦是聪明人。景怀帝从小受储君教养,自然知道对待聪明人,坦诚相待是极好的方式。

贾赦对景怀帝如此直白颇为意外,顾左右而言他道:“回皇上,微臣替琏儿谢过皇上器重。”景怀帝知道贾赦是聪明人,聪明人若说自己一点儿猜不透圣意,景怀帝自然不会信;若说猜透了,贾赦也不敢说实话。

景怀帝继续向前踱着步子,对贾赦的回答也没表态,仿若自言自语的道:“这些时日,朕总是在想,当年若恩侯是皇儿的伴读,也许恩侯能瞧出破绽,阻止皇儿。许多事,便不会发生……”

好理由!贾赦心中对景怀帝这番话喝了个彩: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既赞美了自己的才能,又肯定了贾琏同样优秀,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拒绝贾琏入上书房吗?朕如此抬举你们父子,你不该对朕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吗?

“皇上,微臣愧不敢当。”贾赦道。贾赦这话倒说得极为真诚:太子坏事那时候,贾恩侯还是原身呢,一个连自己老婆孩子都护不住的人,贾赦觉得原身可没那本事破欧阳化的陷害局。

景怀帝轻笑了一下:“若是你不敢当,世上便再没有人当得了。有时候,朕很羡慕崇绍有子如此。”

崇绍是贾代善的字,景怀帝还是很会聊天的。提起贾代善,贾赦和景怀帝之间那很微妙的隔阂自然淡了不少。

“对了,你被逐出宗族那件事,当真荒唐。当时你虽入大牢,却是为朝廷办事,岂能因此误你被逐,朕明日便命礼部替你主持认祖归宗之礼。至于你的家事,清官难断,便由你自己料理。”说起贾代善,景怀帝便很自然的说起了宗族的事。

古人重宗族,贾赦是被逐出宗族之人,相当于没有祖宗,是很不好的名声。由礼部替贾赦主持认祖归宗之事,是天大的体面,景怀帝此举,是纯属施恩。贾赦立刻做受宠若惊状,跪下道:“臣,谢主隆恩。”贾赦之前是有纯孝名声的,能认祖归宗,自己自然要感激涕零。再说,不知道为何,知道贾代善死因之后,贾赦对这个便宜父亲倒生出一股钦佩之情,进而生出亲近之感,认贾代善做父亲,贾赦倒一点不反感。

至于贾政一房,既然景怀帝将话说得明白,清官难断家务事,自然是默认自己不认贾政这个兄弟的,贾代善兼祧两房,有个出息的后人,也是目前景怀帝能做出的补偿了。

“起来吧,崇绍替朕分忧良多,朕能为他做的却不多。”景怀帝这话说得十分真诚,若是贾赦是个真正的古人,只怕便要感动不已,誓死效忠了。毕竟在这个时代,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贾代善和张家即便因为景怀帝错误判断而遭受大难,但是做臣子的,是没有理由怨恨君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