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溪头村县城(第2/2页)

溪头村是属于临县的下面的一个村,临县作为一个县城,本身就比较的落后,所以它下面的农村就更加的落后了。如今是73年,很多农村都有拖拉机了,但是溪头村还没有,可见其落后程度。

也因此,临县逛百货公司的人也不多,更何况这一大清早的。

顾希手中有三张暖壶票,他是想三张都买的,但有旁人在不太合适,所以他只买了一个暖壶。这个年代的人不习惯喝开水,他们喝生水,但生水很不卫生。买了暖壶之后,顾希又去买了薄被子,他有工业票,而且还不少。就买了两,其他的他在老家的县城已经买了,比如布、针线等,布是唐姐的瑕疵品,来下乡的知青不管是男女都会有针线,不然衣服裤子破了没人补。

章知行看到顾希的暖壶也有些心动,但是他没有暖壶票。就问顾希:“乔望同志,你暖壶票还有吗?有的话给我一张,我用其他的票跟你换,可以吗?”刚才乔望拿票的时候,他眼尖的很,看到还有。

这脸皮……顾希道:“有,你用什么票换?怎么换?”

“粮票换?”章知行道。

顾希最不缺的就是粮食,他道:“不要粮票,有其他的吗?”

章知行为难了,下乡能带的,而且最适合带的就是粮票。“你要什么票?”

“自行车票有吗?”顾希道,“你有自行车票的话,我用暖壶票、肉票还有粮票、布票跟你换。”

“……”章知行肉疼,因为他真的有自行车票。虽然70年代的自行车票已经没有60年代珍贵了,但自行车也是贵重品之一。章知行带了自行车票来是有用处的,他下乡是响应国家号召没有办法,但他家人给了他一张自行车票,让他用这张自行车票来竞争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好早点回县城。

“乔望同志要自行车票干嘛?买自行车?”耿廉问。

“是的。”顾希也没有否认。

“有自行车了不起了,溪头村就两户人家有自行车。”耿廉道,“一户是军人家庭,叫杨承国的,一户是书记家。”

顾希一看章知行没有马上拒绝的脸色,就知道有戏。他下乡前的一个半月,也跑了几趟县城,托百货公司那个唐姐打听过自行车票,但是没有打听到。于是他把章知行拉到一边:“如果粮票暖壶票布票不要的话,我可以用大米和鸡蛋跟你换。”顾希道。

章知行眼睛一亮。心又想,自行车票没有也就没有了,大不了写信回家,让家人帮忙再托关系找一张就是了,有几年的时间总会找到的。但是大米和鸡蛋这些精细的食物章知行喜欢,县城里也不能每天吃到呢。

“你给多少斤大米和鸡蛋?”章知行问。

顾希道:“50斤大米,每个月给你10斤,分5个月给,当然也可以一次性给你。鸡蛋一个月2斤,同样提供你5个月,怎么样?”

按照黑市的价格的话,等于这自行车票是顾希用40块钱买的。

章知行有些心动。一个月10斤大米的确刚刚好,如果一次性拿了50斤,还是平白招人眼球。但是:“我怎么相信你?”

“我用我把我爸爸的烈士证压在你这,5个月后你还给我。”顾希道。

“咱们得找个证人。”章知行道。毕竟烈士证对他来说没有用,所以章知行不想要。

“你觉得找谁?”顾希问。

章知行道:“找崔傅。”

“你信他?”顾希反问。

章知行嘴角一动,似笑非笑:“乔望小弟,看你也是聪明人,不过没哥哥我聪明,这个崔傅来头可不简单。你没发现吧?”

“怎么说?”顾希问。他还真没发现。

“他说了他爷爷也是革命烈士,但是他没见过烈士证,这话不是前后矛盾吗?然后你看他的手表,劳力士,外国进口的,没有500拿不下来,而且光有钱还不够,还得要票。那可不是普通的手表票就可以买的,得用进口产品专用票,那可干部家庭才有的票。”章知行神神秘秘道。

“……行,那你跟他说,让他做个证。”顾希道。他没有想到章知行观察的还这么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