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另一个项目(第2/4页)

王云愣了一下,他们两人一边走一边说,王云也不知道眼前这位同事究竟想要表达的事情是什么,只能安安静静的听着。只是听到这里的时候,他忽然出声询问道,“所以呢?侯教授您的想法是?”

“其实之前在研究王云猜想的时候,我试过筛法,试过齐次平衡法,甚至试过用王云-袁成德理论作为解题方法。但是无一例都以失败告终。我想,现在王云教授应该是没有空功夫研究您自己提出来的猜想吧?”侯堂语细细的思索了一会儿,王云回国之后,几乎是用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姿态。

说是低调吧,好像也不算太低调。毕竟出了一个王云猜想,但要说是高调吧,在京大数研中心,他从未见过王云。他甚至都开始怀疑王云是不是只是在京大挂一个名头,按照道理来说,王云作为数学物理学的教授即便是不见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是需要去给学生们上课才对的。

京大数学系和物理系都是有王云的课程的,尤其是物理系的数学物理学方法,这门课程对于学习物理学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物理学如果数学不好,基本上可以说是已经废掉了。但是王云整整一学期都不在校园内,他的课程都是由其他的教授代上的。这种情况下,京大数研中心的杨主任不说话,数学学院的院长不说话,甚至连物理学院那位号称脾气暴躁刚烈的院长也不说话。

不可否认,王教授有菲尔茨奖的名头,已经可以震住许多人。但是这么多人都闭口不言王教授的去处,甚至不说王教授究竟是去做什么事情。

侯堂语教授虽然非常少参与到一些课题中,但是他还是能够想到——恐怕这位王教授是去参加什么秘密课题去了。

否则也不可能这么久的时间,都不在京城大学出现一次。

不过,王云参加什么样的科研项目不是他能够知道的,也不是他能够了解的。这样的顶级数学物理学大佬参加的科研项目,他现在一点儿也不想了解。他的想法非常纯粹,做数学研究,纯数学研究。

尽管,纯数学研究对于国家的发展不算太大。但是运用在军工上面的,还真不算是少数。

至少,他自己参加过关于军工类的数学模型构造就有好几个。只是这些项目都算是比较少的项目,所以,他才能够自由的在京大数研中心继续自己的研究。

并且作为华国大牛级别的数学家,他还是颇为受到敬重的。

只是,菲尔茨奖这种东西,距离他太过遥远。不像是王云,简直就是年少有为的代表性人物。

如果他年少的时候,能够有王云一半的资质,恐怕现在的地位就和现在的自己不可同日而语了。可惜的是,他自认为自己是数学天才,只是没有去国外求学罢了。但看见王云的那些猜想证明的时候惊为天人,可惜的是杨-米尔斯猜想因为其中有许多关于量子物理学的解释,他没有能够看懂。

至于现在嘛,在研究王云猜想的时候,他开始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要看看王云定律,也就是为了解开杨-米尔斯猜想和奠定统一场论基础的理论。

这个定律,甚至被称之为——通往物理皇帝的加冕之路。也就是王云定律足够成熟,有人完全弄懂了王云定律,甚至会成为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那样的人物。不过,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是数学皇帝,如果想要超越这位二十世纪的数学皇帝。

那么就需要完成数学真正意义上的大统一,先驱者朗兰兹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剩下的就要交给后人来完成。

就好像是物理学上的爱因斯坦,为了寻求统一场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先驱者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事情就需要后人来继续完成先驱者没有走完的道路。现在的王云,也可以说是先驱者第一。

侯堂语有点儿可惜,王教授不是数学的先驱者,而是物理学的先驱者。王教授在创造出王云定律的时候,本身是针对统一场论而设计的,但是在客观上,的确是非常大幅度的提升了关于数学研究的先进性。

这大概就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共同点,就比如朗兰兹,他的朗兰兹纲领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但却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物理学的发展进程。

王云想了想点着头说道,“没有错,我的确现在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提出的理论。不过,我看侯教授的模样,似乎对于我的理论有什么新的想法,或者是说,侯教授似乎在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了?”

他还真是好奇一直和他攀谈的侯堂语教授对于他的王云猜想究竟是个什么想法,他现在才想起来,这位教授也是陈省身数学奖的获得者之一,并且在国内数学界这一块儿,也算是大拿。

只是因为这位研究纯数学的原因,在数学物理学上没有什么建树。做个数学模型还可以,但是真的要解决问题,恐怕还是需要他这种数学物理学的教授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