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执手风雨(三)

白檀在城里转来转去,有意无意间就来到白鹤学院附近,日近正午,恰好是放学的时候,年轻学子抱着课本,三五成群地走出来,步伐轻快,眼里有光,脸上三分稚气,混杂着七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这些人身上承载着朝廷的希望,看到他们,就如同看到整个民族的未来。

白檀喜欢学生们意气昂扬的模样,但是对比在外出求学的见闻,却也不得不承认,因着连年征战,民不聊生,许多人常年忍饥挨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早就被苦难生活掏|空了身体。

按理来说,能够来到白鹤书院读书的孩子,无论出身贫贱,都足以成为父母的骄傲。小有积蓄的话还好说,若是家底稍薄一些的,即便山长、塾师一再减免学费、杂费,几年下来也够让人吃不消的,说不得就要倾一家之力,供养一个学生了。

这种情况下,谁不是咬紧牙关,硬扛过去,能求个不至冻饿而死就谢天谢地了,哪里有闲钱补充营养,讲究什么体面不体面。

可是,纵使如此,白檀也有理由相信,若是有朝一日,这个国家,这片土地,需要他们,这些面黄肌肉,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们,也绝不会选择沉默。

而这,正是他们可爱又可敬之处。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思及此处,白檀不禁有种预见未来的无奈和悲悯,心底酸涩,他用指腹按了按眼角,再抬头时身侧多了一个人。

那人一袭朴素的灰色棉布长衫,戴着灰扑扑、洗得褪色的纶巾,胳膊下夹着一卷古书,细眉大眼,皮肤苍白,有着几分儒生气息,看起来有些文弱,温和又了然地对白檀道:“先生是在为他们将来的命运而难过吗?”

白檀转身看向他,明净的眼眸中藏着一抹忧虑,却坚定摇头道:“不,或许我是为他们即将做出的壮举,提前致以敬意。”

来人笑了笑,伸出右手,文绉绉地说道:“在下张启贤,忝居白鹤书院教书先生一职。”

白檀收拾好情绪,跟张启贤握了手,同样做了自我介绍。

古人说白发如新,倾盖如故,两人虽是初相识,却都觉得彼此很合眼缘,闲谈几句就起了惺惺相惜之感,张启贤尤其高兴,直言道:“贤弟气度拔群,我方才从这里走过,一眼就看到了你,谈吐更是别有见地,原来是游学归来,此番必定是大有作为。”

不怪他如此盛赞白檀,而是如今这光景,有识之士,大多济济求于安身立命,谋求个一官半职,白檀一腔拳拳爱国之心,已经让人佩服,言谈举止间又极是风雅,可见是个眼界开阔,胸有丘壑的。

再加上,白鹤书院虽然不乏硕师名儒,但是对外界形势的分析,朝野局面的了解,却大多属于纸上谈兵,正缺白檀这般四处游历,亲见亲闻之人。

有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日思夜想的知音,竟然在街头意外巧遇,简直跟白捡的一样,张启贤直叹乃是侥天之幸,忙细细地把白鹤书院的师资情况,课程设置,薪酬待遇等基本信息一一说明,极力劝说白檀上门应聘。

白檀本就有此打算,闻言谢过张启贤的好意,又询问了需要准备什么材料,招聘环节是何章程,明了之后,又再三邀请张启贤一起去用午饭。

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张启贤也想同白檀多多亲近,无奈中午已有安排,不好临时反悔,就婉拒了白檀。

左右等白檀应聘成功,两人就是同事,多得是时间相处,不必争这一朝一夕。

拜别张启贤后,白檀对到白鹤书院任教的计划又多了几分成算,心情也更为轻松愉悦,就随便找了家小店,吃完饭后,点了一壶好酒、两包蜜枣软糕带走,一路穿街过巷,打小径绕到一处僻静的两进的小院门前。

掀起门环敲了敲,啪啪啪的清脆声音传出去好远。

一个约莫七八岁年纪,扎着两根朝天辫,穿着宽松的白色圆领小衫,墨绿色灯笼裤的小童打开门,脆生生地问道:“你找谁呀?”

白檀笑着睨了他一眼,见小童脸色潮红,额头带汗,说话时气喘吁吁的,就道:“何班主又让你们练功呢?”

小童听他语气熟稔,下意识愁眉苦脸地答道:“是呀,天不亮就起来监督了。”

白檀笑眯眯地说道:“我认得你们何班主,等会替你们求求情,喏,这是蜜枣软糕,拿去甜甜嘴吧。”

这小院占地面积不大,光照却好,当中横七竖八地摆着几张条凳,一群大大小小,却都不到十岁的孩子正在练基本功,稍大一些顶多二十出头,都已经开始登台了,这会儿也一刻不敢懈怠,日常也要吊嗓子,练腿脚。

何班主原本正歪在摇椅上喝茶呢,见了白檀,一溜儿小跑过来,干瘪凹陷的老脸上绽出灿烂笑容,热情洋溢地说道:“呦,这不是三少爷,啊,不对,瞧我这张嘴,如今可是三老爷了。早就听说您要回来,正想着哪天去贵府拜访呐,不料今天见到真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