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东陵悟道树(第2/3页)

就在传送阵边不远的空地上,有一株参天的大树,枝桠奇形怪状,干枯衰朽,上面没有一片树叶,但周围人来人往,看上去很是热闹。

树下插.着把巨剑,看起来平平无奇。

“上次我就想问了。”虞黛楚多看了几眼,忽然说道,“那棵树是有什么渊源吗?为何总是人来人往,很热闹的样子?”

邹婵顺着她的目光望了一眼,立刻笑了起来,“那是我们太化弥生天的悟道树,树下那把剑叫做阑珊剑,俱是武陵春祖师留下来的。”

虽然武陵春并非昭天阙的开宗立派之人,但昭天阙却抹不去武陵春的痕迹。

“这悟道树上有武陵春祖师的一缕道韵,因此在这树下修炼,也许能有更好的效果,宗门中也确实屡屡有修士在这树下增进道法。”邹婵解释道,“不过这毕竟只是虚无缥缈的可能,在这树下修炼,万一被人打断就太让人扼腕了,故而真正能在树下悟道修行的修士还是很少的。悟道树如此热闹,还是因为传说中,那阑珊剑里藏着大机缘。”

但凡是藏着机缘的公开机会,当然会有数不清的人愿意去碰碰运气,更何况这机缘甚至与大乘道君有关系,就连炼虚修士们也未尝不动心。

然而不知道武陵春道君究竟是怎么弄的,这一树一剑千万年不朽,任谁来也挪不动,千万年来,也没有任何一个人从中得到机缘。

这悟道树、阑珊剑便仿佛天生地长在这里的,除此之外平平无奇。

然而即使千万年来都没人得到机缘,却永远有人想来尝试,因此悟道树下永远人来人往,阑珊剑前永远摩肩接踵,有些人甚至为表诚心,在剑前跪上三年,意图打动祖师,结果自然是失望而归。

这个与大乘道君有关的传说,也似乎真的只是个虚无缥缈的传说,只存在于故事里。

虞黛楚听了半晌,不觉有些好奇,便举步朝那悟道树走去,邹婵跟在她后面。

认得她们面容的修士固然不多,但周身那种凝而不散的气势却是都认得的,一个个给她们让了路,任她们直接走到阑珊剑前。

平心而论,这把剑并不怎么起眼,比起金丹修士经常保养的法宝尚有不如,而以虞黛楚如今炼虚修士的眼光来看,其中内敛的气势,也不过是把可供化神修士使用的后天灵宝,对于小修士来说固然是一笔超值机缘,可对于武陵春这样的大乘道君来说,只能算是一抓一大把的街边货,实在很难琢磨其中藏着什么机缘。

虞黛楚站在那里凝视了阑珊剑许久,旁边的小修士便有些紧张地屏住呼吸,一副生怕自己还没来得及想出这机缘的解法,机缘就被大佬先拿走了的样子。

而等到虞黛楚脚步微动,向悟道树走去的时候,小修士们便齐齐松了一口气,又不敢叫大佬发现,只好偷偷摸摸的。

其实虞黛楚哪能没发现他们的动静?不过是不在意罢了。

她本来便对这所谓的机缘并没有什么势在必得的心思,不过是有几分好奇,看过也就罢了,反倒是这悟道树,上面留存着武陵春的道韵,很有些意思。

化神以下的修士从未接触过道韵,只能微妙地感受到在悟道树下修炼事半功倍,在悟道树下悟道,成功的几率稍稍大上那么一点。然而出于对他人的防备和警惕,敢在这悟道树下打坐修炼的终究是少数,还基本都是炼气、筑基修士,仗着修为低,没人会在意他们在哪修炼,便来这儿打坐。

至于金丹、元婴以上的修士,便见得少了,此时俱在潜心冥想。

虞黛楚不过扫了一眼,便将这树下的情况看得分明。

她收回目光,神识微微一动,准确地落在了悟道树上的那道道韵上。

这道道韵显然有些特殊,与悟道树相依相契,同生同长,谁也不能将之从悟道树上强行剥下来,也很难将这悟道树毁去。

比起虞黛楚与其他化神修士斗法时展现的道韵,这一道显得尤其微弱,倘若谁斗法时摆出了这么一道,那也实在不必打下去,直接认输算了。

邹婵显然也曾经在这里碰过运气,后来化神炼虚后更是重新来过,一无所获,此时见虞黛楚神识扫过那道道韵,便不由自主地微微摇了摇头,“这道韵虽是祖师留下的,但却委实太微弱,加上与悟道树同生同长,我们便谁都没有打它的主意,也算是留给小辈们一些福泽吧。”

虞黛楚闻言,微微颔首,但却并不停下动作,这道韵再微弱,也能经历千万年不灭,甚至就连曾经留下这道道韵的武陵春都已陨落,它也依然留存。时光抹不去它,大道复苏也磨不灭它,这本身便已是一件奇迹。

她的神识在这道韵上不断逡巡,然而始终没有收获,邹婵不由露出叹惋的神情来,劝她,“这道韵说不定是祖师随手留下的,所谓机缘也不过一个玩笑,千万年来都没人找到,倘若撞不上,也便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