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祸水东引(第3/6页)

倘若太玄宗真的这么好进,“虞黛楚”是绝不会上门来找林漱怀走后门的。唯有她尝试一番后不得其门,才会动身拜访故人,耗费上一个人情,达成这个目的。

“虞黛楚”来之前,一定做好了被直接拒绝、或者被提出高条件的准备。

但林漱怀就这么简单地应下了,没有一点点犹疑,也无需任何条件。

再结合方才对话中两人提及到的过往、“虞黛楚”对林漱怀说话时,毫不客气的态度,虞黛楚忍不住感到好奇:

在这段时间线上,她与师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渊源?他们曾经的那段交集,究竟是什么样的?

小院中,“虞黛楚”显然也对林漱怀这样自然的神态、轻易的许诺而惊异,她微微忡怔地望了林漱怀一眼,一时竟没有说话。

等到她回过神来,却也不再说,只是眸光微微晦暗,朝着林漱怀深深地望了一眼。

天光云影忽地汇成一线,在虞黛楚面前收束,她眼前便只剩下一片黑暗。

再转眼,她便立在繁花锦绣的清溪桃源之中,凝视着花逐水流。

那识海中的光球已是完全消散了,再看不到一点踪迹,就仿佛着离奇之极的事情,其实从未发生过一般,没有留下一点点痕迹。

实在是有些像报应:十五年前,她在单明珠的丹田里随手放了一道剑气,如今,也有人在她识海里突然塞进了一段记忆。

无声无息、不知来历,唯有真正亲身经历了,才知道这究竟是何等让

人不悦而惊恐的事情。

——当然,对于虞黛楚来说,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不存在的。

光球已经消散,那神秘的系统音一如来时那般悄然静寂一般,消失得也无影无踪,无论虞黛楚怎样试图去搜寻它,也终究一无所获。

她本该离去,面对外面那个陌生的世界,窝在这个角落里,并不能给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或是提升,反倒可能让她错过许多了解这个世界的机会。

在虞黛楚的私心里,虽然她空降的场景看似不太好,甚至有点时运不济的意味,然而对她来说,其实反倒是个最佳的选择。

两拨人相争,互相忌惮,此时她出现,便正像是形成了一个完美的1三角结构,双方都忌惮她的存在,轻易不敢撕破脸。那么,在这样的局势下,虞黛楚小心试探,想获得许多信息,也就比寻常时候更加容易了——当然,如果她露出了什么大破绽,想要被群起而攻之、陷入险地,也比寻常时候更容易得多。

如果她对于新世界心环境心生恐惧和排斥,整日里窝在这小型洞天之中不敢出去,灵气固然是十分充足的,然而此方洞天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能自行运转的世界,必须汲取她身上的力量来维持,也就意味着天道不全。

在天道不全的世界里常年修行,对普通修士来说,其实没什么不好的,毕竟,这里没有别人、无比安全,灵气又十分充沛,不必整日里思考怎么去勾心斗角寻找资源来突破,简直是真正的桃源仙境。

但对于有志于飞升天外、走到更高处的修士来说,这就远远不够了。他们需要频繁地接触道、感悟道,才能在突破更高层次时,了解道、掌控道,倘若两眼一抹黑,那么之前的修行究竟能否帮助修士突破尚且不说,就算侥幸突破了,也定然是个手段不足的修士。

从本心来说,虞黛楚不喜欢窝在一个小洞天里过日子,更不会放弃或是恐惧探索这个对她来说十分新颖的世界。

故而,按照情理来说,她应该立刻出去,与那五个魔修进一步接触,把他们都化作自己的工具人,冷酷无情地薅下羊毛、了解这个魔修世界。

但她没有立刻动身。

她还在回忆方才的画

面。

一直以来,虞黛楚都有一个疑惑:

既然那条时间线上的“虞黛楚”是长乐门的弟子,直到成功筑基后被暗算、经过一路逃杀最终投魔,那么,“虞黛楚”理应是无法遇见林漱怀的,也更不可能进入太玄宗——且不说太玄宗对于半路带艺投师的散修盘查得格外严格,只说她自己的性格,虞黛楚很清楚,在经历了长乐门这样恶心的宗门后,她是绝不可能再一次试图跳进火坑的。

左右她已经成了魔修,有了魔门的高深心法,便干脆在这擎崖界做个自由自在的散修,不是很好吗?何必再次加入一个不知底细、不知环境和未来的宗门,再去受里面的气?

那么,“虞黛楚”究竟是怎么成为了太玄宗的弟子的?又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段记忆给了她解答,“虞黛楚”在过尽千帆后仍然能加入太玄宗,是她主动找上太玄宗,请林漱怀作保的结果。

然而这困惑的解开,却又给了她带来了更深的迷惑: